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复制链接]

1#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熊瑶张建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的景观设计亟待更加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及规划思路来指导建设。本文以南京星甸新市镇中央公园建设为例,从城镇特质出发,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策略与方法,着力通过水系梳理、竖向设计、植物景观营造、游线及设施设置解决山水意向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问题,以期构建宜居宜业、特色凸显的魅力城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3

引言

中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期,40多年来完成超过50%的城市化率,但高度“压缩型”的城市化进程[1],也积累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城镇空间无序扩张,城镇人口激增,导致城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镇文脉肌理断裂,城镇风貌不佳。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由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城镇化也势必转型发展。年,*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方针,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魅力城镇[2]。

处于城乡过渡地带的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它既具有城市的部分特征,又与周围农村保持着紧密联系;既充满现代文明的活力,又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既是启动内需的主要战场,又在社会管理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显现出滞后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下,小城镇建设要重构和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利用其自然环境优势,挖掘特色文化,形成良性发展链条,促进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公园的定位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城镇公园的景观建设是提升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城镇公园能够塑造城镇独特的人文风貌,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城镇的综合发展能力。然而,针对小城镇公园的规划设计体系尚不完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加之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造成当前小城镇公园建设质量参差不齐。设计师常常忽视当地民俗风貌和地理条件,削足适履,只顾量产模式化的公园绿地,破坏了城镇传统空间肌理和文化底蕴,丧失了小城镇应有的个性形态和风貌,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背道而驰。

在小城镇这个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风相结合的人居聚落里,对于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当在整体上融合当地原有的民俗风貌和地理特征,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艺术气息的地标性开放空间。作为一个供乡镇居民日常休憩的大众场所,其设计风格应追求质朴性与亲和性,多采用乡土材料,从城镇肌理、历史遗存及乡村文化等多方面来突显空间特色。同时,公园作为城镇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当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和先进的生态技术理念,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美丽城镇,生态城镇。

二、小城镇公园生态设计的内涵

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景观设计师们普遍开始认识到自然界中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并将自己的执业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3]。生态不是口号,也不是停留在论文和项目文书上的空谈,更不是营销炒作的卖点,它应该成为小城镇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将生态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始终,使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成为设计的首要目标。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生物互相依存的方式。从整体出发,小心谨慎地对待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反对孤立、片面、盲目的整治行为;在设计中应尊重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进程,引入可持续的材料和工艺技术,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自我修复与维持;提升场地综合效益,避免一味强调视觉冲击力的人工景观盛行,减低养护管理成本;尊重其他生物的需求,保护生物栖息地。这些思想不仅要在图纸上体现,也必须要贯穿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公园的生态设计策略

(一)保留场地记忆

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地表上的一种印记,它受历史文脉与集体记忆的影响,显示出一个地区的人文关系特征[4]。每一座城镇一路由乡村演化而来,旧时的鱼塘、农田、果林、民居,田野村落间的日常生活,都是城镇独特的印记,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城镇公园在设计时除了功能与形式的考量外,还应通过景观重组和土地复兴的手法合理保留原有场地的印记,使公园景观具有生态性和时空的连续性,既节约土壤资源,又透过场地唤起游人的情感联想,从而增强场所的归属感。例如,在植物造景中保护原有古树名木;减少客土利用,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对于已被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污染的土壤,要通过控污、减污、降*、生态修复等措施使其恢复活力;保留并利用现状肌理,如鱼塘、灌渠及农田等;通过提炼、抽象等手法再现儿时的游戏场景或生活场景等。

(二)利用自然做功

麦克哈格(IanL.McHarg,-)认为最好的设计手段是“花最少的力气去适应”自然而不是抗衡。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闭合动态循环系统,利用自然做功,推崇的正是将这种自然过程引入人工环境,是一种让景观设计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美学。在小城镇公园的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尽可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光能、风能、水能解决照明、灌溉问题,以林地取代人工草坪,以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以滩地和湿生植被共同作用来减缓洪涝灾害,以促进水体自然流动和过滤沉淀实现水体自净,从而大大减少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如新兴的雨水花园,就是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收集、辅以一定的工程措施和栽植植物,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动态的水体净化过程和丰富多彩的湿生植物既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同时回收的雨水还可用于绿地的灌溉、卫生用水和周边建筑的清洁等。此外,还应利用原有场地的废弃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景观功能,减少加工、运输的消耗,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通过深入研究自然过程,开启自然的自我设计和自然组织,发挥自然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公园环境的健康发展[5]。

(三)强调空间关联

城镇公园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空间,它应融于在城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设计时不仅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