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感觉月薪过万很普遍抱歉,这才是99 [复制链接]

1#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订阅superhealth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来源:MBA智库ID:mbalib

生活中时常看到月入过万的新闻或者发声,似乎“薪资不过万”才是稀奇的事情,但事实是人均才是现状。

与其活在他人制造的假象里焦虑,不如踏踏实实地走好当下每一步。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月薪过万很普遍?是吹出来的,还是大家真的月薪过万了。”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人和社会都没变,只是发声群体变了,月薪1万+的那群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5%,但却掌握着社会95%以上的话语权,这5%的人频发声、抱怨,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月薪1万+的人遍地跑。”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近日,6氪发布了一份中国主要城市的薪资数据,相比平均数,这份数据把目光聚焦在工资的中位数上面。(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概念,是指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的那个。)据统计,年上半年各主要城市工资的中位数,可以看出深圳工资的中位数是元,上海是元,而所统计的城市当中新一线城市的工资中位数甚至没有过元。如果把范围涵盖更广的话,三四线城市平均工资是不足元的。月入不足元,才是真实的社会常态。月入不足元的成年人随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性,加上信息洪流的狂轰乱炸,各种繁荣业态、媒体里网红生活,充斥着我们的输入端口,让我们错误的认为,月薪过万的上层优越,才是社会的常态。可是当我们把视线从这些月薪过万的人身上,落脚到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身上,你会发现那些月入不足元的人,才是城镇青年的平均水平。周围的朋友,毕业后大部分都回到了三线城市,做着月入不足块的工作。小奧,国企库管,月入元,去年五一,几个朋友约着一起去重庆玩,他为了省钱,不仅提前个月就开始攒钱,还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省钱计划书:原本每天10块的面包牛奶,硬被他改成了5块的馒头和粥;中餐从外卖换成了每天食堂块钱的伙食;晚上从不做饭的他,也走进厨房,开始了烟火气的生活。你别说,个月后,他硬生生从微薄的工资里,攒出了块出来。吴杰,公务员,月入元,周围的朋友毕业几年都买车了,唯有他依旧采取绿色出行,说到底就是收入不足以支撑买车月供。单位离家并不远,走路三十分钟路程,他总会说,走路才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即节约了开支,又锻炼了身体。还真是这样,刚毕业那几年斤的他,没过2年,这身材就让我们羡慕。有好几次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都说:“月薪不高,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仿佛收入就被圈定在这个水平,无法突破,这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我不禁在想:“月入元,就真的没希望了吗?”我们不该因为看到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不足元的水平上,就该沉沦的沉沦,该下沉的下沉,然后奉上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反正大家都是这个水平。”千万不能忘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竞争力是呈下滑态势,当未来某个不确定事件带来爆破影响时,我们用什么去抵抗未知?决定收入增幅的,是你的能力基本盘如果你不主动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只想被动等待机遇垂青,收获的也永远只是被命运收割的悲惨。为了微薄的工资,上班不敢迟到、有事不敢请假、加班不敢拒绝,不管怎样努力,缺钱一直是首要问题。但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样子,如果你的想法不变,那么不论你是25岁,还是5岁,你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改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名的《反脆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兄弟约翰和乔治,约翰多年来在一家银行任职,有一份看起来很稳定的的收入,还有其他福利。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收入时多时少,而且经常生活在不稳定之下。对比下来,肯定乔治的收入更高。但塔勒布却指出,约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他的能力就止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他对组织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风险来临,他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就好比你是银行柜员,工作0年了,你所熟悉的也只是柜台的一些操作,一旦失业,你柜台操作的能力就很难派上其他用场。面对未来的变化性,这类人会受困于能力基本盘的单一、对变化缺乏弹性,导致自己的收入会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一定水准,无法突破遇到的职业瓶颈。更别提大涨幅了。相比较,出租车司机乔治本身就生在不稳定之下,随时都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