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尽显蜀风雅韵,揭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文 [复制链接]

1#

▲蜀山脉动

即将投入正式投用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是一座“艺术博物馆”。

红星新闻今日(6月8日)从四川机场集团获悉,基于对功能空间的梳理和旅客动线的研究,天府机场建设指挥部将蜀风雅韵植入了航站楼整体设计。

比如,楼前景观绿地和T1航站楼迎宾厅,各有一处由国内著名艺术家创作的标志性雕塑作品;

旅客候机区、到达廊、庭院、T1航站楼值机大厅的“天府巷”、VIP大厅通道等区域,散落着分别由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及国内知名艺术机构、艺术家团队创作的各种公共艺术作品;

成都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7家川内知名博物馆也与天府机场合作,共同打造了航站楼文博空间,展示传播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对机场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艺术建设规划在全国为数不多,天府国际机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除了搭建专业团队,既发挥本土文化机构优势,又与国际接轨之外,机场还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让相关各方充分参与方案编制过程,并建立艺术咨询论证机制,组建专家委员会,对实施过程提供咨询和质量把关。

▲金沙遗韵

01、到达廊墙面艺术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内艺术品,主要由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两家专业机构担纲,各显所长,完成具体点位的创作。

比如,T1航站楼前的水池和迎宾厅两个标志性点位则采用面向国内知名艺术家公开征集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设计。

▲彰显四川元素的摄影海报

据悉,航站区标志性公共艺术作品《团团》,就是由著名雕塑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焦兴涛创作。雕塑的大熊猫形象表现,从源远流长的川剧艺术的“变脸”绝艺获得灵感,通过脸谱化的造型,形成雕塑独特的语言,风动结构的运用使得雕塑得以随四时变化而呈现丰富的光影变化,恰与川剧变脸中“抹脸”“吹脸”的独特技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的作品中,也不乏成都色彩。

比如,作品《荫》由中央美术学院卓凡创作,以成都市树银杏为设计元素,紧扣地方自然风情和地域文化的公共座椅设施。

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马浚诚创作,以竹子、竹编的形式再现天府之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之间相生相育的生命状态;造型围合呈现“∞”形态喻示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天府乐园

02、天府巷墙面艺术

在天府机场T1航站楼到达廊中,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依次将四川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休闲生活等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将川剧、蜀绣等非遗项目巧妙地融合,将成都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以“三星堆”“金沙”“汉代画像砖”“汉代俑”等代表文物为素材,艺术家巧妙地进行构图,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每幅画面中各个地区的古文物仿佛此刻具有了生命力。作品结合二维构成和立体镶嵌,以多种工艺与手段,表现四川璀璨的历史文明,通过精简概括和高度提炼的艺术表现方式,综合壁画、装置艺术为一体,营造出天府古国扑朔迷离的文化之美,引领人们走进历史,在观众和画面之间搭建起了探索的桥梁。

▲蜀绣华彩

天府巷墙面艺术,则颇具“成都味”。

据介绍,天府巷组画中间部位的三幅,尺幅总长为cm、高度cm的壁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