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燕福斌文集此心安处是吾乡19 [复制链接]

1#

前言

我的家乡——阳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淳俗浓,人文荟萃,神韵悠长,每一处都留存着祖祖辈辈的共同记忆。

这里有美丽的民间传说,有励志的生命故事,有闪光的文化碎片,也有古老的历史遗存。

无论哪种,都凝聚了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寄托了家乡人民的情感追求,体现了家乡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文化创造,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瑰宝。

第四篇

嶕峣一脉(民间故事集)

(一)

夫妻双双入仙境?

秋泉顺潭留石人

不知是从什么年代起,北次营人就有打潭求雨的习俗,每次去打潭时,都要到秋泉顺潭的石人前敬香叩拜。那两尊石人,传说就是黑姑姑和黑姑父在凡间的化身。

自从黑姑姑嫁给小黑龙后,人们就将小黑龙叫黑姑父了。黑姑父原本是居住在北次营西北的*木沟潭内,和黑姑姑结婚后,两人相亲相爱,举案齐眉,是一对快乐幸福的神仙伴侣。

人们常说有龙则灵,有龙的地方肯定水美草肥,牛羊人畜也就慕名而来,时间一长,牛羊人畜吃喝拉撒,就污染了龙潭清水,黑姑姑黑姑父就搬到了陶河村的圪节潭里。很快又被牛羊祸害了,两神仙本身就为了造福百姓,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所以又迁到了沟北的黑龙潭。时间不长,还是被人畜搅得不清净,就双双长途跋涉选中了沁水东川峡谷内河当中的清潭,当地人就以黑姑姑的乳名茉茉命名为茉茉潭。居住了一段时间,还是不行,照样潭水被牛羊祸害的不行,两神仙只好断了留在凡间的念想,黑姑姑知道留恋家乡总是要干扰黑姑父的清修,也就依了黑姑父脱掉凡间俗身,一起双双入住在深山万丈峡谷内的瀑布深潭内,黑姑姑、黑姑父的俗身从此就变成了两座屹立的石人,长年累月地遥望着可爱的故乡,昭示着后人来此打潭接雨造福亲人。

(二)

俊姑姑惊嫁黑龙爷?

入仙境不忘报乡亲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阳城次营的苏村一带有规模宏大的拜祭龙王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二十日,社(村)里要搭台唱戏、张灯结彩、摆摊设点,开展送龙王、接龙王、敬龙王、献龙王、供龙王的大型祈祷活动。届时,社里要准备五匹高大的马匹,每匹马上分别插着一面锦旗,分别以黑龙爷、白龙爷、金龙爷、*龙爷、青龙爷五龙命名,旗后是八抬大轿抬着各尊龙爷,浩浩荡荡游走在附近的各个社,各社沿路摆供上香、远接近送。游遍各社后落轿在风神庙内供奉敬献,以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年景丰登。其规模之大、场面之宏、敬献之诚堪称当地一大奇观。

话说有这么一年,苏村又到了举行庙会的时候。头三天村里就早早开始准备。到了七月二十这天,村里人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太阳刚放亮,三乡五里的人就向苏村涌来,到日上三竿时已经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了。午时刚到,热烈、隆重、庄严的接龙王、供龙王仪式就准时开始。当时正值五*六月用雨之时,人们期盼甘霖之切就甭提了。

也合该苏村有事,这一天该请的龙王神爷均已恭请祭拜,唯独黑龙爷下河南聚会迟迟未归。苏村社社首人称老社,乃村中老庙之主持,此项活动均由他统管负责,当祭拜仪式结束,才发现黑龙爷未到,便一个人在庙中等候,眼看日已过午黑龙爷仍无踪影。由于他连日操劳、体困身乏,就昏沉沉睡了过去。

正值老主持大睡不醒之际,黑龙爷腾云驾雾急急忙忙赶了回来。回到村口不觉诧异,不仅无人接迎,反而四处冷冷清清,禁不住心中不快起来,便一阵清风化作人形在村中来回圪转。实际上这位龙爷正值少年,是一条风华正茂、活泼灵敏、神通广大的小黑龙。

当小黑龙信步来至李甲院时,忽见堂楼上一妙龄女子正低头纳着鞋底,只见姑娘头发乌黑光亮、云鬓高卷,一只龙凤金簪在太阳下熠熠生辉,两朵红花观在发间分外鲜艳。小黑龙爱美心切,急于想看清脸庞身材,不觉一步步走近前来。脚步声惊起姑娘。抬头向下观看,只见楼下一浓眉大眼、仪表堂堂、亭亭玉立、相貌不凡的俊俏小伙正直勾勾看着她,不觉脸红心跳,急忙躲回屋内。这下小黑龙看得真切:姑娘脸如鸭蛋、眉弓如月、睫毛如帘,一双秋水般深邃的大眼睛甜美而妩媚、清澈而温柔,细嫩的手臂如同整块羊脂玉雕出来,娇小的身材玲珑匀称、楚楚动人,小黑龙终于寻觅到了称心如意的心上人。

小黑龙在李甲院徘徊良久,也不见姑娘出来,便又化作原形驾清风来到老庙内,意欲仰主持老社给说合成婚,可老社仍在呼呼大睡。

此时各位龙王均已就位后返回各自的江湖井潭,供桌上香火也渐渐熄灭,心高气傲的小黑龙不觉怒生心头,便在空中发起威来。霎时,乌云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老社猛然惊醒,知黑龙爷驾到,急忙重燃清香,肃衣重拜接驾,黑龙爷见神位就绪,便返身驾云回府。

再说李家姑娘,忽见院子里站着一位俊俏貌美的后生,只觉红鸾星动、心生爱意、顿感羞涩,急忙避回屋中在窗户内偷觑,却见小伙化得一阵清风而去,便知此人绝非凡人,折返身出屋站在楼道仰天而望,已无踪影,不觉怅然若失,呆立良久,遐想不已。此时,小黑龙正驾云而过,见姑娘仍在痴心等候,掐指一算知其心仪已属、姻缘已定,大喜过望,高兴得一阵狂风挽起俊姑娘飞回了水府。

社首老社携众人忙着接驾黑龙爷,不想接驾来迟惹恼了黑龙。眼见得黑龙驾风、喷云吐雾放电而去,又顺路挟走李姑娘,惊得全村人连追带赶、呼号狂奔。当追至北次营村西南的老庙背后时,风息云散、晴空万里,山后清风阵阵、风景绮丽,一口秀井八角分明,井上八根石柱,擎着八角凉亭,外脊八条飞龙,内镶八卦之顶,井中水深八尺,狂风吹不枯,淫雨而不冒,不风亦自摇,饮一口甘洌甜美,洗一把神清气爽,真乃神井仙水。亭后一株桃树华盖如冠、器宇轩昂,刚直的树身中的嫩枝上赫然挂着李姑娘纳鞋底用的手圪铹和快纳完的鞋底、长针、麻绳,姑娘的父母和娘家人睹物思亲,个个哭成了泪人。

再说李家姑娘在电闪雷鸣中,忽见一条黑龙翻腾而来,吓得大叫一声晕厥过去,等睁开眼后发现自己睡卧在镶金雕玉的龙床上,房间宽敞明亮、画栋雕梁、金光闪闪、金碧辉煌,窗外珍奇花卉流香溢彩、怪兽珍禽吐纳芬芳。众仙女手捧奇果佳肴、八宝佳酿,侍候着她沐香浴、换新妆、吃仙果、品海鲜、尝玉液、饮琼浆。李姑娘飘飘若仙。这时心上人小黑龙翩翩而至,含情脉脉地向她求爱,李姑娘亦慨然应允,二人喜结连理、双双步入神圣的婚礼殿堂。水簇洞府锣鼓喧天、笙歌笛舞、各路龙王前来祝贺,庆贺之乐月余方歇。

李姑娘入仙境已脱肉眼凡胎,受小黑龙整日教诲后,已熟悉神道仙法,头件事就是返回故里,用神灵点化之法告知娘家人来龙去脉,以免他们担惊受怕。

是夜,娘家人上至父母娘舅,下至兄弟姐妹均在梦中看见姑娘仙风道骨、驾云头飘然而至,欢颜喜色地说,她与小黑龙前世姻缘约定,祈祷之日幸能楼前相见。现已嫁与黑龙为妻,家住北次营山后八角井中,八角井乃水府大门,内与江河湖水相通。小黑龙受玉帝派遣掌管本地风云雨雪之职,所以父母及娘家人不必担忧,我已留有信物挂在桃树的嫩枝之上,你们见物后就知真伪,请放心勿念。以后娘家人如遇旱灾险情,一定上门告知,我当尽力回报乡亲。说罢依依惜别,冉冉飞入云端而归。

第二天,李姑娘嫁与黑龙爷的消息传遍全村,娘家人变忧为喜,欢天喜地重请戏班唱戏过会三天,热热闹闹庆典一番。之后,苏村人均以黑龙爷的娘家人为荣,同辈人称黑龙爷为姐夫、妹夫,晚辈人则称姑父、老姑父,久而久之渐渐地辈分分不清了,干脆大大小小都称黑龙爷为黑姑父、称李姑娘为黑姑姑了。

从此以后,苏村人每次遇到旱情,就派出十二个妇女,穿素衣到八角井求雨。因为嫂子见女婿又敢耍还敢闹,能办事又热闹。

黑姑姑更是:念念不忘娘家恩,永记亲人养育情,只要一得娘家信,普降甘霖解旱情,每求必应报乡亲,笃守诚信留美名!

(三)

刘秀进*太行山?邓鲤泽设“四营”

——南、北次营长辿沟、征反坡村等地名的传说

阳城古称濩泽,为尧舜夏冀州之域,商为畿内地。战国时迭属韩、魏。汉置县,治所在今县城西15公里的固隆的泽城村,属河东郡,与次营镇接壤。

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沿用“汉”的国号,称之汉世祖光武皇帝,史称后汉(东汉),于公元25年十月定都洛阳,年号建武。

东汉建武元年,由于历史更替,国事纷争,极度混乱,导致战事频繁。重地长安,赤眉大*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建立了建世*权,拥兵三十万众,进逼关中。汉武帝从容派遣诸将与赤眉大*交战,很快击灭赤眉,后又扫平关东。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31年),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并意欲得陇望蜀,一统天下。

此间,为配合太行山区的策应作战,刘秀封邓鲤于濩泽,为侯国。邓鲤在固隆泽城的县衙扎下主营盘,并排兵布阵,分别在方圆三十里内建立了东南西北四座*营,形成犄角之势,拱卫县府。同时,厉兵秣马,演习训练,枕戈待旦。现在的南次营、北次营、西垠(营)、东垠(营东)四村即当时的四个驻*营地并以此而得名,沿袭至今。其中东垠古时因其地形居高险要,设为瞭望哨所,也叫东营盘,人们习惯俗称圪堆村,现今,因为它位于次营镇东面而更名为东营村。演礼乡的演礼、坪上均为当年演礼仪、练兵场而得名。

征反坡村由当时处置战犯的地方而得名。

长辿(战)沟村即是当年的演习训练场所,有长期备战之意。后因战子过于激进,又因其地理位置是山在河中盘,极像“辿”字,有识之士取其字义谐音,就叫长辿沟村了。

但随着世时的变迁,村名在不断的衍化。到了三国时期,这里花果茂盛,南、北次营分别叫梨园和桃园。

到了公元年,即东晋末年,恭帝在位,天下大乱,北方拓跋氏俨然呈现出霸主气息,慕容氏陷入了内乱分裂,关中为羌族姚兴占据,赫连勃勃蛰伏漠北窥伺中原,一场改朝换代的风暴正在酝酿当中。征战中一支红胡兵和黑胡兵于此地丘陵小山的南、北坡分别驻扎两个营寨,以南营为主,北营次之,故把南营寨地称南次营,北营寨地称北次营。长辿沟、征反坡等村也因战事缘故而得名。

因此,次营镇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次营等地名的由来,也有着震烁古今的历史文化。

(四)

传奇今犹在?古老遗存留村名

——赛村、逯甲村等地名的由来 

二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在海拔多米的嶕峣山东侧山腰,有10余孔单眼的、一门两眼的或数眼不等的土窑洞,这里群居着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国猿人。他们生活在附近的北至鳖盖顶山,中有龙头坝,南至金牛洞、柿树岭,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社会、原始生活、生活用具、社会习俗等有很高价值的风俗和民俗。其中,地名故事的传说就源远流长。

那时,旧石器时代已经逐渐地向新石器时代变换,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已经消退,气候由严寒转得比较温暖。原来适应寒冷气候的大型动物逐渐消失,人们面对现生的动物群,改以猎取中小型野兽为主。狗已成为家畜,也开始驯养猪或山羊。随着人们采集活动经验的积累,采集目标逐渐集中于玉米、小麦、谷子等野生禾稼,农业雏形基本形成。为此,日常生活中对火的运用就成为集体觅食的第一需要。火的充分使用逐步改变了那种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自然生存方式。同时,在火的取暖中萌发的享受心理和火可以改变材质物性的认识,以及利用火光来照亮黑暗或恐吓驱赶动物等等,都在对火的光与热的利用中。那时火的来源就是木柴。

从嶕峣山东二三里地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是人们主要砍柴的地方,后来这里成为囤积木柴的场地,并推举一位经验丰富,管理有方的长者为管理木柴的“场长”。渐渐的囤积木柴的场地成为自然村庄,人们称呼为柴村,管理木柴的长者慢慢地也以柴为姓氏。再后来,到了近代,人们觉得柴字不雅、不吉,本村有位饱学之士就在柴字前加了木字旁,又起了一个颇为吉利的名字,叫sai(音赛)村。由于这个柴字前加木字旁为sai音,其地方性过强,很长时间找不到这个字的出处,颇费了一番周折,但却让sai(赛)村声名远扬、相传至今。而柴姓人家也至今有后人代代相传。到了近代,人们正式更名为赛村了。

嶕峣山东侧山腰下有一条分支沟岔,也是古时人们长期生活的地方,慢慢地人们择地居住而建村,命名为支沟村。

嶕峣山古人类不断发展,人口逐渐地增加,以嶕峣山为中心不断向四周发展。比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在固隆乡境内府底村西约20米,濩泽河支流北岸的北高南低的台地上,就有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遗址。

嶕峣山下的东南方是一片开阔、平坦、肥沃的土地。随着人口的繁衍,也必然地出现了人群相聚的多个居民村落。明朝洪武十四年(年),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其编制方法是每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负责“管摄一里之事”,这样以甲命名村就应运而生。

六甲村原由附近诸多自然庄组成,一般以里长姓氏或以同姓居多者命名,这就是:李甲庄、逯甲庄、齐甲庄、蔺甲庄、苏甲庄、于甲沟(此庄地处山沟而叫沟)、刘甲庄、燕甲庄等等。后来有的庄荒废,留下了六个主要自然庄,合称六甲村。后因重名就以逯甲庄命名为村名。另外,还有的如毛甲庄等在后来划分时,隶属支沟村。

所以,地名文化,其实也给历史演变提供了可靠的证物。

(五)

仓官爷德行沐乡梓?

王天官赠匾上义村

——上义、庄头村等地名故事传说

次营镇上义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它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

在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位心地善良、办事公道的年轻人叫王海,他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号召人们珍惜土地、爱护土地。他本人更是惜土如金、惜土如命。他不仅在地里勤奋耕作,而且垒埌护坝、上粪浇水,把土地伺弄得周周到到。土地也非常地回报他,秋秋大丰收,年年粮满仓。对待粮食他更是爱护得紧,颗颗当宝贝,粒粒视珍珠。

一日,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到人间查看粮食收成,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称颂王海的声音。太白金星一时好奇,便驾祥云来到村头看个究竟。刚走到村头,就见一个妙龄姑娘在路边捡拾遗漏的粮食。太白金星走上前,忽然一阵芳郁的体香扑鼻而来,姑娘头顶闪烁着微微金光,太白金星暗暗称奇,细细打量起来。只见姑娘身姿婀娜,鹅蛋形的脸儿白皙红嫩,一弯柳叶眉黑如墨黛,明澈动人的大眼睛和樱桃小口两边浅浅的酒窝儿构成淡淡的自来笑,十分妩媚动人。太白金星灵机一动,一拍脑门变成一个邋邋遢遢的老乞丐,走上前去乞讨。

姑娘抬起头,擦去脸上的汗水,连忙上前搀扶起老乞丐至家中,替他洗去污垢,换上新衣服,做成香喷喷的面条伺候他吃饱喝足后便拉起家长。攀谈中姑娘多次提起父亲爱惜土地、爱惜粮食、惠及乡邻的义举,并提出让老乞丐不要再去乞讨受罪,就在村子里的寺里住下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太白金星得知这就是王海的女儿王秀娥时,暗暗地被她的美丽、真诚、善良、贤惠而折服。遂提出去村子里走走看看。王秀娥毫不推托,搀起他便走向街头。这是一个温馨而安静的村子,在王海的感染和带动下,人人好善,精耕细作,尤其是敬佛之风盛行,前沟有座寺,西头有座庵,北头有座观。人们吃斋念佛,佛号声在村子里的上空轻轻飘荡着。

这时的王海正带领村子里的年轻人在村南的凹地里准备木头石料建造汤帝庙,以期保佑村子五谷丰登。太白金星见到了王海本人,也着实钦佩其相貌堂堂、举止文雅、宽宏大度的人格品相。

是夜,一阵清风飘起,太白金星还了本相,驾起云头冉冉飞回天宫。临走时他大袖一卷,将王海和村民们准备建庙用的砖石木料转移放置在风水极好的村南的高岭上。村民们得知此事,纷纷顶礼膜拜,并抓紧时间建起了汤帝庙。人们为感其恩德,便将村子正式命名为“上移村”。

再说太白金星回宫复命,在玉皇大帝面前大大地夸赞王海父女的人品德行。玉皇大帝大喜,即派其择大吉之日迎娶王秀娥。太白金星领命,又驾起云头来到上移村。此时,王秀娥正在河中洗衣服,太白金星乐呵呵大手一挥,一阵香风卷起,将王秀娥接驾天庭候婚。

玉皇大帝一见秀娥,貌赛天仙无人比,俊似牡丹地无双,体香氤氲赛花香,一见钟情,倾心爱慕,立即颁发圣旨,厚赐秀娥金光玉册,凤衣凤冠,霞帔玉带,并举行册封大典,钦封玉娥为天妃娘娘,又派太白金星点化人间,在沁水县旱峪村玉皇庙的玉皇大帝旁,为其塑起“皇姑姑”神像。同时,为表彰其父王海勤耕细作、惜粮如金、义行乡梓的美德,封他为管理天下粮仓的仓官爷。

至此,仓官爷肉身神形,法力无边,为天下粮储之事日理万机。并且不遗余力教导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农耕相传,勤俭持家,丰衣足食。他的家业也富甲一方。仓官爷虽一进十三院,家大业大,但从来勤劳俭朴,还不忘记帮贫扶困、济穷助人。

明朝万历年间,天下大旱,风灾蝗祸叠起,秋天颗粒无收,饥民遍地。泽州府衙所属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五县,更是频频告急。皇帝急令州府县衙开仓放粮,但官府粮仓捉襟见肘,只好邀请各县富户齐聚府衙相商捐粮救急。素来勤俭过日的仓官爷,虽然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但始终勤劳俭朴,穿着朴素,一身黑色布衣布裤,头戴自制小毡帽,背着布制褡裢就赶往府衙。当他到达周府衙门时,各地乡绅已经非常勉强地捐粮完毕,但连半个县也救济不了,周府官员们连连叹息,无可奈何。望着土里土气的土老头,乡绅们头都没有抬,周府官也不屑一顾地顺口问了一句:“你能捐多少?”仓官爷轻轻地说:“不够的都由我捐吧!”人们齐刷刷地惊呼地站了起来。

此后的灾荒年,泽州五县的粮食供应全部由仓官爷负责。这时,当朝的户部尚书阳城籍天官王国光正好巡视到此,被仓官爷的义举所感动,亲书“义官王海”四个大字装匾相赠,并和仓官爷结为亲家,认其子王宝为义子。回村后,村民们看着金光闪闪的“义官王海”四个大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一个私塾先生灵机一动,建议大家以“义”字为豪,将上移村更改为上义村,大家齐声叫好,一致赞同。从此,上义村村名闻名遐迩,一致沿用至今。附近村庄也以仓官爷为荣,以上义村为中心命名,如村庄上头的村庄叫“庄头村”,村前边山坳里的庄叫“前凹村”,邻村有条小沟,沟里有个小庄,相对比较独立便叫“寡沟”,后以郭姓居多也叫“郭沟”了。

责任编辑:杨光效

收稿

往期精彩:

此心安处是吾乡(18)

此心安处是吾乡(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