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西地名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人生五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s://m-mip.39.net/pf/mipso_5779550.html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ID:jxdmyj」

摘要:地名蕴含丰富的自然与社会人文信息。为使译文符合“信、达、雅”标准,地名翻译应尽可能采用意译。同时还应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当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述行重新命名。

关键词:地名文化;写意地名;意译

研究地名是件十分有趣的工作。人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时无刻不与居住地、工作地、旅游出差地的地名打交道。随着改革开放,对外经济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出国探亲、旅游、洽谈生意等都不可避免地与异地的地名打交道。当土著民向你谈及其所居地的来源及意义时,你会情不自禁为地名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是由一定的词和词组构成。它既有最直接的意义,又有其词源的意义。地名的命名都有其原因,或依据自然地貌特征,或依据某社会人文特点。如“海参葳”,其指称意义是指前苏联与中国、朝鲜接壤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词源意义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城市”。又如Europe,其指称意义是欧洲大陆,而其词源意义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的芳名。可见,地名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它还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其某一历史阶段的地貌特征、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件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以及宗教信仰等。地名的来源,形式多样,中西方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

(一)与神话故事,历代传说有关

中西方有许多地名源自神话故事,历代传说。如SaineRiver(塞纳河)。这个美丽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塞纳河源流的小溪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里挂着微笑,神色安祥,姿态优美,以泉水为源的塞纳河源头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地流出。据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尊大神于公元前五世纪降临人间,名叫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又如爱琴诲(Aegeansea)。这是希腊半岛与土耳其之间的一个美丽的海湾,它是根据雅典国王爱琴的名字命名。据说,雅典国王的儿子秀提斯自告奋勇去诺萨斯王国杀死迷宫的怪物,救出了公主阿里阿德尼,但按神喻,公主不能与他成婚,他只好悲伤返乡。在他离家之前,曾与父亲约定,如能生还,返航时把黑帆换成白帆,但秀提斯因悲伤而忘记了与父亲的约定。焦急等待着的父亲在山头上远远望见归船上仍是黑帆,以为儿子已经丧生,悲痛欲绝,纵身跳入大海。从此,这片海洋就叫爱琴海。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历史文化渊远流长。许多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都十分优美动听,这也不时影射到我国的五湖四海、山川河流、田地村庄、城郊城外,如:“珠穆朗玛峰”,据传说,此山为后妃神女所变。珠穆朗玛系藏语“久穆拉面”的转音,意即后妃天女。类似的还有“羊城”、“神女峰”等。

(二)与拓荒者、冒险家、*治家等名人有关

以名人的名字而得名的地名可谓是“荣誉地名”。这种取名的方式似乎在中西方司空见惯,比比皆是。如:“白令海”(BeringSea)、“白令海峡”(BeringStrait)和“白令岛”(BeringIsland)它们都是以丹麦航海家维图斯·白令(-)的名字而命名的。年6月,原籍丹麦的俄国海**官白令,奉命查明亚洲与美洲大陆并不相近。为纪念这一重大发现,后人以他的姓氏把连接北冰洋和大平洋的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年,把堪察加的海域改名为白令海;年12月,白令病死于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后来该岛命名为白令岛。

西雅图(Seattle),美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印第安人很早便在这里狩猎和捕鱼。19世纪中叶,来了一批伊利诺斯州的白人探险者,当地的印第安部族的西雅特酋长待他们十分友善,白人便在此安居乐业,后来形成了一个村庄;为纪念这位好客的酋长,人们便以他的名字给村庄命名,这里发展成为城市,定名为“西雅图”,也就是酋长名字的谐音。

汉语中也有许多地名是以人名来命名,以此来纪念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如中山市、志丹市等。

(三)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其所具有的特色有关

雷克雅未克(Reyekjavk):冰岛的首都,意为“冒烟的城市”。19世纪,首批北欧移民乘船来到冰岛时,他们发现港湾到处白烟袅袅,于是称之雷克雅未克。原来,那袅袅的白烟是众多的温泉和间歇泉的阵阵蒸汽。

冰岛(Iceland),意即“冰的陆地”,此名源于此国八分之一的土地为冰川所覆盖。

这种情况,汉语中也有很多。如包头(有鹿的地方)、齐齐哈尔(天然的牧场)、*河(河水呈*色)、华山(远望似华(花)状)、芦沟桥(芦沟晓月)、枣庄(盛产枣子的村庄)等等。

(四)与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关

如:华尔街。华尔街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的街区。华尔是“Wall”的音译,原意是“墙”。在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纽约叫做新阿姆斯特丹,没有总督府。荷兰殖民者为了抵御英国人侵犯,于年从百老汇至东河码头,筑起一道围墙,后来英国殖民者打败荷兰人,把新阿姆斯特丹改为纽约,拆除围墙,修建街道,由于先前是一道墙,故称为华尔街。另还有安第斯山、斯德哥尔摩、纽约城等。

在中国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天津市明代永乐帝朱棣在此出兵渡河南下,取得天下后,为颂扬自己的“圣迹”,命名为天津,是“天子渡口”的意思。类似的还有北京钓鱼台、武夷山等。

由于东西方文明渊源、地理环境等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东西方人们在宇宙观、人生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民族文化个性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中国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看来,中国的文化以固守本土、安定守成、质朴厚重、崇尚和平为其特征,是一种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文化。而西方文化则呈现强烈的战胜欲和克服欲,易形成流动进取、崇尚自由、竞争、内部团结、富有战斗性、侵略性和财富观念等民族性格的外倾型文化。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以人生为单位,是一种人本文化,主要体现在道德精神,它注重人的德性修养,旨在追求一种完美的理想人格。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主要表现在重创造、重物理,比较偏重物质功利方面,不脱自然性。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也时时影射在地名上。

由于西方注重功利,对一些形式上的问题有时表现较为随便,于是在给地方取名时表现较为写意,由此也出现一类写意地名。即在客观世界中没有确定的对应物,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地名。如诺姆城(NomeCity),初看此名,大家似乎摸不着头脑。其实Nome城是在错误中降生的。当年的地形测量员在革图上写了Name,意思是尚未考虑,不想此人的笔迹潦草,制图人错把Nome印在地图上,于是诺姆城就这样成立了。

又如“Whynot”为什么不来城;北卡罗来那州的一个镇,镇名来自争执。原来在镇民大会上众人七嘴八舌,有人说“为什么不”叫这个?又有人说“为什么不”叫那个?大家争论不休,最后主席幽默地说:“我们为什么不叫他‘Whynot’?”没有想到,这一提议竞为居民所接受。于是“Whynot”就成了他们的镇名,后改为市名。类似的还有Malad瘟疫市(爱达荷州)、HotCoffee热咖啡市(密西西比州)、TombStone墓碑镇(亚利桑那州)、TenSleep睡十觉城(怀俄明州)等。

而中国人偏重于道德、人格,崇尚和平,追求安定,固守本上,安定守成。人们对其养育、生存的土地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和热切的希望。

如,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宁波:意为“海定则波宁”之意;基隆:意为基地昌隆;拉萨河:意为幸福河;白云鄂博:意为“宝山”。

翻译是联系两种语言文化的行为。它是将A语言符号构成的a文本换易成由B语言符号构制的b文本,从而让B语言社团中的读者从b文本中了解到a文本的全部信息内涵,寻求源语与目的语的对等。一般来说,地名的翻译遵循以下的原则: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如NewYork—纽约城、Washington—华在顿,采用的是音译;DeachVallety—死亡谷,GoodHope—好望角,Iceland—冰岛的意译;而在NewYork后加City,再译为纽约城,即为通译。因此,传统的地名翻译原则有其存在的深刻的原因,但本人认为其中的“适当音译”似乎太忽视了地名的丰富文化内涵,应稍作改动,是否可改为“尽量音译”,才能使地名的翻译更具文化色彩,才能使读者在译名中了解到他国地名的全部信息内容。如我们把上文中的SaineRivor(塞纳河)改为塞纳女河;NewyorkCity(纽约城)改为新约克城,似乎更能让读者容易接受这个指称和其内涵。当然这两个专有地名在译文中出现的历史已长远,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语。我们就不必把读者已接受的信息生硬地更改过来,但在以后新地名的翻译中应更多考虑地名文化。同样,在地名的翻译中还应注意一个问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地名的翻译不能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对称的指称,亦即它们难以在目的语中对源名称的所指进行有效的指标。

MilkWay按音译是密尔基城,按意译是牛奶路,而此两种翻译都无法在汉语中被认可。因为“银河”早已占了汉语中指称“MilkWay”在英语所指的先机。由于它们是不同语言文化各自独立发展的产物,因此在实行翻译活动屯中,可以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从而实现语符——所指关系在目的语的重构。

当然,地名的翻译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除了要考虑以上的原因,还要考虑约定俗成、美学等原则,才能使翻译文更为完美。

由上可见,地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已引起了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的重视,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经济、文化、地理、宗教等。在翻译地名时,探析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要考虑中西文化的相同点,又要考虑其不同点,遵循翻译原则,灵活运用。才能使地名的翻译符合“信,达,雅”的原则。

来源:《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第2期

作者:康路吕爱晶

选稿:何铂羽

编辑:汪晨云

校对:洪珊

责任编辑:刘家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