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父母如何放下焦虑及提升孩子认知 [复制链接]

1#

和谐园家长分享:父母如何放下焦虑及提升孩子认知?

课程日期:年1月16日

和谐园平老师:岳老师晚上好,各位家长晚上好。今天晚上分享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家长克服焦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次我和大家分享了我个人思想方面发生的一些转变,后来群里一些家长和我私聊,我发现部分家长对上次内容的反馈并不是很好。家长表示“你能想着改变自己是因为你自己已经想明白了”,说实话,听到这么说我挺无奈的。我想说明的是我的思想是怎么变化的,同时它如何指导我的行动。我并没有一开始就“已经想明白”,这个变化我切身体会到是一点一点发生的,不是一蹴而就。家长问我“我们该怎么做?”我回答“三不”。家长表现得有些急躁“一直都要三不吗?”“我怎么让他出门走走?”“他现在没有想法怎么办?”“我们怎么做他才愿意好好上学?”今天我们解决类似上述这样的问题,同时也补充一下上次课的后半部分。

首先说一下我思想转变的过程。离开学校后我整天打游戏,打久了就想找点别的事做。想娱乐想消费得有经济基础,我至少能自己养活自己,也就是赚钱。打工实践,顶多做个临时工或者别的小活,毕竟没学历。最好的也就是读书学习或者学技术。我不想学技术,所以就想着还是继续完成学业。要完成学业,但我不想回学校。懒散久了讨厌学校的管理,我想通过自学和上学习班学习,到时候直接参加高考。

后来和别人聊天,他告诉我要想好好学习就回到学校,学校是最适合学习的地方。我们聊了很多次,他说在学校不光要学习应试知识,更要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和他人相处的能力,培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我之前从没有注意过的东西,在我脱离了那个环境后才慢慢发觉。而且学校规范的时间安排更适合需要身心投入学业中的学生。所以我也就有回学校学习的想法了。

即便如此,我不愿意回原来的学校,不想见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后来想了想,原来那所高中在省里也算是较有名的,教育资源很好,学习氛围也不错。而且我在那里已经读了一年,更容易适应那里的生活。换个新学校的话,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再三斟酌,决定等我们这届同学走之后,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

上面这一大堆,是想告诉大家,改变是一点一点发生的。简单来说,就是下面这幅图。我认为,群里大部分家长的问题,是图中的那条红线。把孩子回学校老老实实学习当成最终目标,孩子一天不回去,自己的心就一天安定不下来,所以就很焦躁。各位有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我的孩子(),那我心里就舒服多了”

和谐园平老师:可以具体说一下吗?一句话就好。

家长:

如果我的孩子能够走出家门,就好了。

哪怕她只是人在学校。

按照我的心意去学习,那该多好。

如果我的孩子什么都独立自主,那就好了!

如果我的孩子去学校上学,多好。

孩子独立了生活就好。

如果我的孩子去学校好好读书了该多好!

如果我的孩子能够知难而进,就好了。

和谐园平老师:好的,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家长问“家长要怎么做”,我们告诉他要三不,不说不做不想。至于为什么,我的回答一直是“不要约束孩子,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给孩子自由”。各位家长怎么想呢?“三不”的理由是什么?意义何在?

家长:放手。自由。

一般这个时间孩子感性多,也容易冲动,有更多的想法,很多时候不切实际,属于理想状态。孩子吃饱穿暖了,于是各种想法都出来了。从自然需求上缺失了,孩子目标就会降低,先保证自己自然需求,从而现实化。

和谐园平老师:很多家长都说“自由”,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说的,但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听上去可能更合适的词,用来阐述“三不”的意义,那就是“认可”。我个人理解是,“三不”是“认可”。之前我和大家聊过,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接受理解宽容。家长“三不”,就是对孩子的“默认”。大家有没有觉得“认可”孩子比“给孩子自由”听上去更有人情味一点?

家长:是的,原来没意识到。

和谐园平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曾经说过,“不要想着去改变孩子”,但改变能避免吗?不管家长怎么样,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进而改变孩子。有家长说:“父母三不,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们在故意冷落他?”管得多有管得多的影响,管得少是管得少的影响,改变无处不在。同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那么父母要想正确的教育和改变孩子,前提应该是什么呢?

家长:良好的亲子关系。

和谐园平老师:对,尊重孩子,良好的关系。但这些是不是建立在父母对孩子的认可之上?就是接受孩子。父母在改变孩子,这不假。父母希望孩子优秀,也没错。但这都要以父母接纳孩子为基础。

家长:非常对。由一开始的期望值过高都接受不了现实,最后必须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一切。

和谐园平老师:刚才那么多家长都说了“如果我的孩子()就好了”,我并不能说所有这么说的家长都是错的。因为上面提到了,父母想让孩子变得优秀,这太正常了。但其中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过,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人,无论人生得意失意,他们都很幸福。他们积极上进,但不追名逐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对当下的生活很满意,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希望。第二种人:他们很努力很刻苦,但他们认为当下并不幸福。他们的幸福在未来。“等我有了车我就幸福了”“等我当上院长我就幸福了”“等孩子考上大学我就幸福了”。

表面上看,两种人没太大差别,他们都“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但一旦乌云遮挡了星光,第一种人能继续向前,第二种人可能就垂头丧气焦躁不安。因为他们一个看到的是努力并幸福,一个看到的是现在的努力和未来的幸福。

好,回到我们的话题,在我看来,父母也有这样两种:1.我对我的婚姻/孩子已经很满意了,但如果这样会更好。2.只有我的婚姻/孩子接下来这样才好。各位家长都能看出区别吧。两种人都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第一种人对未来的追求建立在对现在的认可之上,第二种人期盼未来的背后充斥着对现在的不满。结果可想而知,第二种人很难心满意足。

家长:第二种人就是不能接纳现在的人。第二种人期望太高。

和谐园平老师:您认为是期望太高吗?我觉得区别是对现在的看法。

家长:我觉得这是心态。

第二种人的幸福永远是缥渺的将来式

这两种人就是以上一种人就能够放下,那么第二种人就比较焦虑。

第二种人生活的不现实,不可能永远好,但永远都会有希望。

区别是是否感受到当下的幸福。

和谐园平老师:所以,父母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的现状。对于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三不”既可以避免冲突,也是父母对孩子接纳的一种方式。那就有家长问:“如果亲子关系有所改善,父母是不是就不用三不,可以“说”“做”“想”了?各位觉得呢?

家长:继续三不,给孩子自由。

和谐园平老师:各位有没有听过“渣男三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

对家长而言,“不主动”就是不要过多干涉和要求,“不拒绝”就是孩子需要帮助的话,家长提供帮助。“不负责”就是交给孩子更多做决定的权利,自己为自己负责。当然这都有个度,完全不主动,什么都不拒绝,不负一点责任也不行。

家长:这个解释有点意思!

和谐园平老师:我觉得这个没有“不想不管不做”那么严苛,而且能给各位提供更清晰的方向。不用纠结于“我这句话该不该说,我这件事能不能做”。

我认为之前的三不主要针对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主要是怕引起冲突嘛。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新三不”,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不说,家长真的一句话都不能说吗?还是要看情况而定吧。

家长:不说负能量的话。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话可以说。

和谐园平老师:也有家长表示我现在在努力“三不”,但我看他天天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也没心思学习,我心里还是很着急啊。

家长:凡事因人因事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