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脱贫攻坚基层采访行middot开阳 [复制链接]

1#
锈迹斑驳的镰刀、烛火昏*的马灯、褪色的篾条筐、老式缝纫机……推开坐落在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的村史馆大门,一个个老物件“拨开”岁月尘埃,旧时生活画卷缓缓展开。一面文化墙上,泛*的老照片,定格了田坎村人、南龙乡人一个世纪以来的平常农事。纳鞋底、推豆腐,犁地、插秧,今昔对比是悲欢岁月,也是告别贫困、记住艰辛的见证。其中,有三张照片让田坎村村委会主任杨维洪记忆深刻,一张名为“采茶”,另两张是“挑水”和“砍柴”。“三张照片,把田坎的几十年浓缩成了两个字——‘巨变’。”杨维洪说。“采茶”人间四月天,是南龙乡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举目皆绿,走到哪里都是茶香。今年4月中旬,春茶长成时,从四面八方来务工的采茶工人聚集南龙乡。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劳动场面。50岁出头的村民胡昌琴,已经在蓝芝茶园打工几年。身着民族服饰的胡昌琴,双手并用、眼神专注,将摘下来的茶青迅速投入箩筐,动作娴熟而连贯,美丽的瞬间被摄影师捕捉了下来。咔嚓一声,定格下茶韵十足的南龙新农村生活。胡昌琴的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多年,她和老伴以前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南龙乡开展减调低效农作物后,老两口就开始了茶园打工的生活。从“农民”变成“工人”,胡昌琴很满意,“种苞谷、采茶,都是地里干活儿,挣的钱却大不一样。采茶只要勤快,每天赚两三百元不是问题。”近年来,贵阳市稳扎稳打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让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更加殷实。南龙乡坚持以茶产业为重要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推动以“一茶一蔬一果”为主,林下养殖、生态养殖为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今年,翁朵村南贡组已建成亩奶白茶基地,正在筹备中桥村亩奶白茶基地。同时,围绕南贡组辐射周边,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完成了亩安吉奶白茶种植项目。”南龙乡*委副书记、乡长胡晋说。茶园绿了,乡村美了,旅游活了。如今,游客在蓝芝茶园不仅能品茶,还可参与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环节,体验采茶乐趣。胡晋说,结合地理资源优势,南龙乡“一盘棋”谋划、“一张图”部署,将聚力打造一个以茶产业为主,其他经济作物为辅,以南贡贡茶文化为主线、茶旅一体化推进的“贡茶小镇”,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挑水”身后是岩石和大山,身前是一条荒草丛生的泥巴路,照片里的“挑水人”身着青衫,头戴草帽,一根扁担跨在肩,两头晃荡着铁皮大水桶。这个特别的“场景”,是田坎村人记忆中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常。“那时候,鸡叫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杨维洪说。彼时的田坎是山坳坳里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一个村民组里,一个“望天水井”要解上百号人的“渴”。20多个村民组吃水全看“老天赏脸”,产业发展更无从说起。年,田坎村建设分散式集中饮用水源点,群众开始用上自来水。但事实上,自来水的水源并不稳定,“旱天‘旱’起来,人畜都没水喝。”一位村民说。年,田坎村被列为贵阳市特困村后,在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等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两不愁三保障”。针对各村现状,南龙乡把饮水保障、住房安全保障等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硬任务,不断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其中,在田坎村实施两期水利工程,一期覆盖9个村民组,二期覆盖12个村民组,目前全村多名村民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在今年的脱贫攻坚“清零行动”中,截至10月份,南龙乡共完成6个村、17处农村分散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受益群众户人,其中,受益贫困户11户46人,全面解决全乡饮水安全问题。眼下,田坎还是那个田坎,山川连绵起伏,森林绿意盎然,今时不同往日的是,生活已开启了新篇章。“砍柴”远景灰蒙、近景深黑,“砍柴”的照片里,薄雾中隐约可以看到贵州磅礴山川的天际线,一名农户肩挑木柴,正往前走来。过去,大山的轮廓是一道风景,却也是一道屏障。被大山阻隔了交通的田坎人,每到冬季,伐薪烧炭,燃柴取暖。一位田坎村长者告诉记者,上个世纪的田坎,道路不通,交通闭塞,煤块等取暖物资无法运进大山。一到冬天,部分村民就聚集在一处松树密集的小山坡,砍点柴火,准备过冬。由于路不好走,连托运木柴的马车也没法进山,大家只好肩挑背驮,把取暖的柴火背回家。“背一挑柴火,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徒步几公里,非常艰辛。”忆苦思甜,村民非常感慨。如今,田坎村不仅打通了连接外部交通的“大动脉”,还加快修建了“通组路”和“串户路”。得益路网发展,田坎人把村里产业做大做强,更有信心和底气。田坎的路网建设,是南龙乡推动“大交通”、发展“大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五月,一条产业路如飞舞的丝带,在南龙乡境内山林、村庄间环绕伸展。这条路穿过南龙乡茶园、果蔬等农业产业区域,为当地群众出行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这条产业路连接南龙乡翁朵村下寨组至土香村新寨组,将有效带动22个村民组户人增收致富。“以前,通组路3米宽、弯多路窄,成了产业发展的‘绊脚石’。现在,道路升级为6.5米宽的柏油路,再也不用为农产品运输问题犯愁了!”南龙乡东官村村民说。着眼“以路兴产,以产脱贫”,南龙乡依托“产业路”,打造脱贫致富“快车道”。下一步,南龙乡将把沿线旅游景点和特色农业串成一条“珍珠链”,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策红利。、综述做好“绿文章”一茶生“三金”开阳县南龙乡,百年前就以产“贡茶”闻名。昔日山高路远、坡陡弯急,黔货难出山,农民难致富。近年来,贵阳脱贫攻坚大胆实践、蹄疾步稳。南龙乡瞄准茶产业、重拾“金招牌”,打出“茶旅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田坎村等村落为示范点,全面推动茶园建设,实施精准脱贫,建档立卡人口全面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曾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困村之一的田坎村,如今正昂首迈步小康。发展产业迈过穷“坎”10月下旬,60多岁的简光华和妻子头戴蓑笠、身着布衫,穿行茶树丛中,双手翻飞,摘下一把把茶枝。“以前我们只晓得采春茶,现在乡里引进了大公司,春茶、夏茶、秋茶都能采收。一年中有三个季节,个个月都有工资领,知足啦。”南龙乡田坎村吴家寨组村民简光华笑得合不拢嘴。三面环山的田坎村,坐落在开阳县东南部。一片坡地上,村民世代靠传统农业为生,久困于山,贫穷是难过的“坎”。“以前家里就是两亩苞谷地,一年忙到头,收获的粮食都不够吃。”简光华一家有两个残疾人,缺劳力,更缺技能,他不知道,除了种苞谷,山旮旯里还能种什么?年,贵阳市吹响脱贫攻坚号角,精准“决战”20个特困村。田坎村,被列为贵阳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定点帮扶的重点村。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四级联动,研民情、盘家底,因户施策,全力推动脱贫攻坚。要致富先修路,在帮扶单位支持下,田坎村两年建成10条路、修好两处人畜饮水工程,其中年建成投用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一期,从垂直多米的深沟提水上山,解决了当地近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基础,农民要致富,还是必须集中力量、大干产业。”田坎村村委会主任杨维洪说。依托富硒山地资源优势,南龙乡按照“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原则,统筹推进茶叶、水果、蔬菜和林下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逐步形成以茶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蓝芝、贡禹、益荣等20多家茶企纷纷入驻,在此投资兴业,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以流转土地、聘请农户等方式,带动户群众户均年增收元。年,田坎村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象识别,有贫困户14户53人;年9月30日,田坎村人均年收入达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53人脱贫出列,田坎村稳稳地迈过了贫穷这道“坎”。茶旅一体大山生“金”“开门见山”是桎梏,依托山地特色农业谋发展,却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观念一变天地宽,南龙大山生了“金”。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引领下,南龙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用“一杯茶”实现后发赶超。目前,南龙乡已建设茶园4.65万余亩,种植蔬菜1.2万亩,种植水果1.36万亩。茶树、瓜果遍山头,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村容村貌一天一个样,村民们干劲十足,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走进位于南龙乡的“益荣茶园”,记者看到,茶树连绵、上山又下山,依山就势修建的茶叶生产车间、体验车间、活动中心、培训中心、营养餐厅等,古香古色,神韵十足。年入驻南龙乡的贵州开阳益荣茶业有限公司,现已连片打造了亩茶园,年实现产值万元。去年,该公司还与湖南茶企合作,用50吨富硒南龙茶“撬”开了非洲市场。“小试牛刀”,便收到不错的市场反响,贵州开阳益荣茶业有限公司经理禹佳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下一步,公司准备继续整合资源,通过名优茶、大宗茶两手抓,推动‘南龙茶’出山出海。”站在“益荣茶园”,隔山相望,另一个山头上,“蓝芝茶叶基地”一片绿色“茶海”。据介绍,该基地有1亩生态有机茶园和亩合作社茶园,可年产优质富硒有机绿茶4万余斤、优质富硒有机红茶4.5万余斤。兴一业,带一片,富一方。10月18日,南龙乡首个年产吨绿茶加工项目开工,储青机、杀青机、烘干机、拣梗机、圆筛机……自动生产线上轰鸣的机械,将大大延长茶园采摘期和茶产业链条,推动南龙乡充分利用6个村的夏秋茶资源,助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据介绍,该项目由开阳浙龙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目前已投资余万元,厂房用地约10亩。新公司“加码”地方经济,简光华向记者算了算他的“新账本”:“一亩苞谷一年最多收入元,现在一亩茶能挣0元,流转了土地有收入,上茶山打工有工资,入股合作社还有分红。一茶生‘三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发展茶产业,南龙既守住了“生态气色”,也擦亮了“经济底色”。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南龙乡乘势而上,全力推动“茶旅一体化”,用好贡茶文化、水东文化、阳明文化,讲好南龙故事,让游客在体验采茶、制茶过程中,收获乡村新乐趣。留住乡愁提振信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南龙乡一手推动产业发展,一手聚力打造阵地。今年6月,木梁木柱、古朴典雅的村史馆在田坎村落成开馆。作为开阳县首个村史馆,馆内陈展集思想宣传、主题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走进占地平方米的馆内,蓑衣斗笠、风鼓耙子等大型农耕器具,称量贵重物品的“老秤”,农家计量粮食的“斗”和“升”,以及民族服饰、粮票、布票等50余件实物,30余种书法资料,再现了峥嵘革命岁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优秀的乡土文化,在这里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动’起来、‘兴’起来、‘传’下去。”杨维洪说,年5月,村史馆启动建设时,不少村民义务收集整理史料,大家都很积极,“每一个老物件,都是村民们压箱底的‘宝贝’。把‘宝贝’都聚在一起,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记忆,这是延续历史文脉、记住乡愁的去处,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园。”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村史馆专门布置了“脱贫攻坚”荣誉墙、纪实墙,一幅幅帮扶图片记录下田坎村过“坎”历程,一条条脱贫攻坚先进称号的锦带展示着村民战天斗地的自强精神。与乡愁相互呼应,一个特别的“励志超市”今年也在南龙乡建成投用。与普通超市不一样,“励志超市”里买东西不用钱,而是要用积分换。“村民的言行举止就是‘积分’,比如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是否干净、子女教育是否上心、红白喜事是否简约等,都是可以拿到积分的依据。”南龙乡*委副书记、乡长胡晋说,目前“励志超市”添置了洗衣粉、雨伞、洗发露、电磁炉等50余种日用品及文具。“聚焦小真小善小美,深耕文明乡风,激活了南龙人振兴乡村的责任感、自信心。”胡晋说。产业有“方”,脱贫有“路”,治理有“术”。南龙乡正在不断续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篇章。短评用“高颜值”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祝卫开阳县南龙乡瞄准茶产业,重拾“金招牌”,打出“茶旅牌”,既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又稳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有力地诠释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站在全胜的历史拐点,审视梳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后续要求,我们仍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以良好生态为支撑,用“高颜值”生态不断助力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产业化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实践证明,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可以成为“聚宝盆”,生态产业就会变成“摇钱树”。推动乡村振兴,要以生态产业化带动乡村居民增收致富,做好做活“生态+”这篇大文章,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让广大乡村既添生态“颜值”,又增经济价值。靠产业生态化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大力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就是让乡村产业更绿,让绿色的乡村产业更多。培育扶持注重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积极发挥绿色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引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让农业产业生态化不断走深走实。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成效日显,此时正是将两者有机衔接的最好时机。我们要进一步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让脱贫群众在乡村振兴中赶上来,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来源丨贵阳日报

编辑丨赵子滟

编审丨刘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