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共和广场一景。
图片来源:去哪儿网
礼俗
亚美尼亚人好客,性格温和,对外国人友好。与客人见面、告别时都握手。社交场合,亲朋好友之间也常行拥抱礼。有时根据彼此关系也行吻礼,有的吻面颊,有的吻手。
亚美尼亚居民多信仰基督教,星期日常到教堂做礼拜。进入教堂,应保持安静,不得喧哗。男士要脱帽,而女士必须扎上头巾。
亚美尼亚人喜欢红色,视其为是积极向上的色彩。偏爱数字7,忌讳13和星期五。在餐厅里,忌讳碗盘碰撞的响声,忌讳咀嚼食物出声。用一根火柴给3个人点烟,是失礼行为。
服饰
对外场合,男士、女士多穿西式服装。传统民族服饰,在乡下有一定影响力,其特点是讲究金、银佩饰,彼此色调样式各有特色。男子留胡须者多,穿敞襟长上衣,配大裤裆灯笼裤,外罩毛料长袍,头戴皮毛毡帽,脚蹬皮靴。
妇女穿对襟连衣裙、绣花衬衫,系宽腰带,头戴宝塔式丝绸高帽。帽上罩长纱巾。不戴帽子时,姑娘们总爱梳两条粗大辫子。早先,亚美尼亚人可由其穿戴判断其社会地位,而现在人们对服饰更重视实用、美观、大方。
饮食
亚美尼亚人以面食为主,点心喜用油炸。牛奶和面包是每日不可缺少的,而肉类,特别是牛羊肉消耗量巨大。当地高山和草原的地理环境,为牛羊养殖提供了方便条件,牛羊肉及其奶制品出产丰富。
当地人善于用牛羊肉烹制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如多尔玛(DOLMA),是用小牛肉糜混合洋葱、香料,再加进大米,用葡萄叶包起来,放入锅中加水煮熟,食用时用热酸奶汁做蘸料。再如又嫩又软的牛肉饼“丘伏塔”、如纸般厚薄的大饼“拉瓦什”等。
当地人炖肉要炖得烂熟,烤羊肉串常放上辛辣调料、香菜和石榴汁等。他们喜欢用菠菜、水果及各种香料烹制菜肴,调料有野草、花朵等多种。
贵客临门,总要设宴。室内餐桌铺上雪白的桌布,摆上各种鲜果和食品。室外空地上,用葡萄枝生起篝火,用铁签子穿上腌制好的羊肉块、葱头等,配上作料,放在火上熏烤,直到焦黄、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在热烈、欢快气氛中,主人把烤好的羊肉串端到客人面前。
日常用餐,人们一般习惯用手抓取食物,而在社交场合,则以刀叉作餐具。亚美尼亚人喜欢喝烈性酒,而喝酒一般不用酒杯,而是以牛角装酒,饮后传递下去,次第就饮,以表示彼此之间亲近和友好。
他们的饮料一般有咖啡、可可和红茶。喜欢的水果有葡萄、西瓜、香蕉、苹果等,干果有花生米、杏仁、核桃等。
婚俗
新郎身着庄重色调的西服,而新娘则身披大方、飘逸的白纱。婚礼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新人互相给对方佩戴戒指。新人在伴郎、伴娘簇拥下走出教堂,等候在门外的亲友手持花瓣、彩色碎纸花片,向新郎和新娘身上抛洒。新人还在教堂前放飞成对的白鸽,寓意新人要像白鸽一样,飞向幸福、美满、和平、自由的新生活。
离开教堂后,迎亲车队驶向新郎家,早已在新郎家门外等候的邻居、朋友,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迎接、祝贺新人。进门后,主人家以点心、水果和饮料招待客人。此时,新郎的母亲,把2张大饼“拉瓦什”(长、宽约70、50厘米)叠好,分别搭在新娘、新郎的肩膀上。紧接着,新郎的母亲端起一小碗蜂蜜,用小勺将蜂蜜喂进新娘、新郎的嘴里。饼和蜂蜜,象征新人今后生活丰衣足食,幸福美满,像蜜一样甜。
作祝酒讲话的,往往不是新郎的父亲,而是新郎的母亲。祝酒词一般是祝新人幸福,孝敬父母,儿孙满堂等吉利话。亲朋好友也一起干杯,热烈祝贺。婚宴一般是晚上在饭店举行,常常持续到深夜。各种美食佳酿自不必说,婚宴还是展示个人舞技的最佳机会。先是新郎新娘跳双人舞,接着是新娘独舞,然后是小朋友、亲朋好友,特别是那些待婚的年轻人上场一试身手,甚至连饭店的服务员也是迈着舞步将菜品、饮料送到餐桌上。(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马保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