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驻穗记者姚嘉莉通讯员陈琳林已凡
近日,“盐田—中山”大湾区组合港线路正式开通,这是今年开通的首条组合港线路。记者22日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了解到,广东海关大力推进大湾区港口群全方位互联互通,积极推进“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试点,不断拓宽改革覆盖范围,持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进一步压缩货物口岸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该新线路的开通意味着中山及周边外贸企业可充分利用“两港合一”的组合模式,缩减通关时效、降低物流成本。
△深圳海关关员对“大湾区组合港”货物开展现场监管。(通讯员供图)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负责人介绍,在海关支持下,改革以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盐田港等航线资源丰富的国际大港为枢纽港,以货源充足的珠江各内河码头为支线港,将两者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枢纽港和支线港视为同一大港口,将港口间接驳视作港区间内部调拨,支线港得以共享枢纽港作为国际大港的资源,形成“两港如一港”、“一港多区”的港口群格局。
如此大动作的改革,为企业带来怎样的便利?据企业反映,“一港通”、“组合港”模式通关流程精简,整体物流成本显著降低。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全程只需要“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可实现24小时运输不停歇,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万元的报关与用箱成本,货物的平均堆存期可由改革前的5-7天缩短至2天以内。更多的珠江内河港口货物愿意通过南沙、蛇口和盐田等枢纽港口进出,既有利于相关港口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提高了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吞吐量,巩固了广州、深圳等港口作为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此外,枢纽港口后方陆域面积较小、港区集装箱堆存区域紧缺、国际航行班轮受吃水等因素制约无法驶入珠江内河港口装卸等问题,也通过改革获得有效解决,相关货物在港口群间的转运更加便利,促进了广东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据统计,“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试点启动以来,截至年底,已累计开通航线42条,共有约34.2万标箱的货物通过该模式运输,覆盖大湾区近90%的城市,大湾区港口群更加高效联动,成功助推了跨境物流运输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通过5G、物联网、“AI+AR”等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大湾区智能自动化码头建设,实现海关监管与智慧港口协同创新,年以来,深圳妈湾智慧港、广州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先后投入运作,港口人力投入减少70%以上,为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和广东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审读:乔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