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纳富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圣罗马帝国第三期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霍亨斯陶芬王朝

一、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

教皇庇护下的童年

(一)年12月26日腓特烈二世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马克(边防区)的耶西,他父亲是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母亲是西西里的康斯坦丝。康斯坦丝皇后在婚后一直没有孩子,直到40岁才怀上孩子,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宣称一个屠夫的儿子将被调换成皇子,这对靠血缘世袭的西西里王室而言是十分危险的流言。年12月26日皇后在赶往西西里(皇帝已经于圣诞节加冕成为西西里国王)的途中感到分娩的阵痛,她在耶西的市集上搭起帐篷,为了维护孩子正统的继承权力她允许镇上的女公民观看皇后的分娩。腓特烈二世父母的婚姻使他自然成为西西里的继承人,而德意志的*他也在例行的选举中得到。在年12月亨利六世让诸侯选举年幼的腓特烈二世为德国国王,同时皇帝企图实现的皇位世袭制度却因教廷的强烈反对而失败。年9月28日亨利六世因患疟疾突然去世,这时腓特烈二世还是个孩子,皇帝的遗嘱他规划理想的未来,以帝国对教廷的让步保证腓特烈二世得到巨大的帝国,然而皇帝一死托孤大臣安魏勒的马克瓦尔特就被康斯坦丝皇太后赶出西西里。

(二)在康斯坦丝皇太后授意下年幼的腓特烈二世放弃德国的王位,她让自己的儿子于年5月17日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在丈夫去世一年后44岁的康斯坦丝太后也走到生命的尽头,她于年9月27日去世。康斯坦丝去世前请求教皇英诺森三世保护这个年幼的国王,因而这位年轻的国王是在教皇的监护下成长起来的,被称做“神父哺育的国王”,德国人则喜欢称他为“阿普利亚的孩子”。作为帝国的敌人英诺森三世并没有成为这个可怜皇室遗孤的负责的监护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不受重视甚至是歧视和虐待中度过的,他在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度过整个童年。在一个充满阴谋和冷漠的宫廷中这个儿童虽然戴着*,其实却是个时时被监视的囚徒。有传说6岁的腓特烈二世穿着国王的华服并用尖利的手指甲不停地划破绸衣和自己幼嫩的皮肤,没有人关心他,有时候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这个孩子在巴勒莫的街头流浪,依靠富有爱心支持皇帝的家庭的接济。正是这样悲惨坎坷的童年经历影响腓特烈二世的一生,他待人平等,可以同马夫平等地交谈问题。他只相信自己,极端地自我,相当地世故。他见多识广,对知识孜孜不倦也是从他童年在市井间的生活开始的。然不尽实,教宗有派遣一系列的教会人士对腓特烈生活、教育进行相当程度上的监护。

(三)在腓特烈二世15岁的时候他的监护人英诺森三世为他选一位新娘,是个比年轻的国王至少大10岁的阿拉贡公主康斯坦丝。年英诺森三世因为奥托四世的不受控制而提议腓特烈二世为日尔曼国王,而他的婴儿长子亨利加冕为西西里国王,妻子为王国摄*。于是腓特烈二世踏上前往日尔曼的道路,3月腓特烈二世自巴勒莫出发于复活节夕到达罗马,与英诺森三世会面,腓特烈二世宣誓效忠教宗。随后通过热那亚于7月到达康斯坦茨,并在之后3个月与法国国王路易八世签订共同对抗奥托四世。年7月12日腓特烈二世在教宗的*金训令中承托神圣罗马帝国与西西里王国的分离,放弃日尔曼在意大利半岛的一切权力,并承诺进行第五次十字*东征,教皇满意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了腓特烈二世。年奥托四世在布汶战役中惨败,这使得腓特烈二世确保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多才多艺的腓特烈二世

(一)腓特烈二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是个君主而是位学者,他本人掌握七种语言,分别是德语,意大利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这在教育比较落后的中世纪是非常令人惊奇的。由于具有一些新颖的观念他在发展工商业方面很有成就,腓特烈二世重视教育,年他创办西西里王国的第一所大学那不勒斯大学,之后在西西里办一个诗歌学校。腓特烈二世本人还写有一部诗集“猎鸟的艺术”,他把西西里的法律编成法令集。在自然科学方面腓特烈二世非常重视伊斯兰学者掌握的知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文化水平远远超过欧洲。他有时会做一些实验,不过这些实验据说变成暴行,当然这也可能是教皇对他的诽谤。

腓特烈二世的私生活

(一)腓特烈二世是个有强烈感官刺激欲望的男人,换而言之他有很强烈的性欲。他对女色的追求可能来自于过早地丧失母爱,童年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关心和爱的环境中有关。腓特烈二世爱女人,爱过许多许多女人并为她们写出许多情真意切,感情热烈奔放,甚至些相当肉麻的情诗。传说腓特烈二世在年少流浪时便和妓女们打成一片,15岁时便和一位比他至少大十岁的美丽寡妇前匈牙利的王后结婚。17岁就有嫡出的长子,即未来的共同统治者德意志的亨利。腓特烈二世在自己喜爱的发妻死后又结两次婚,这两位夫人为他生了许多孩子后但也都去世了,腓特烈二世在自己最爱的情人临死的时候在她的灵床边和她举行婚礼的仪式。他还有一个奇特的爱好,就和以前的西西里君王一样喜爱阿拉伯的美丽宫妃,他经常带着一些阿拉伯女奴出游。

奇妙的十字*东征

(一)腓特烈二世成年后就显示出一种截然非英诺森三世所想的态度,英诺森三世的继任霍诺留斯三世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他使得腓特烈二世能够放手把西西里作为他的*治基地。年帝国会议选举腓特烈二世为德意志国王,同年腓特烈二世被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于是皇帝的地盘把教皇国包围起来,而这正是历代教皇所极力反对的。腓特烈二世对德国的事务反倒不甚关心,他统治的中心是西西里。意大利的城市刚刚依靠伦巴第联盟击退腓特烈二世的祖父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他们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位更恐怖的腓特烈。年腓特烈二世发给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扎一个许可状,准许其征服普鲁士,萨尔扎是腓特烈二世一生中最信赖的顾问之一。年性格倔强的格列高利九世当选为教皇,他的后半生都在与腓特烈二世争斗。他命令腓特烈二世立即率领十字*东征,但是腓特烈二世的十字*遇到瘟疫以至很快折返。格列高利九世不相信这是事实,他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腓特烈二世只好再次出征耶路撒冷。腓特烈二世领导的十字*是十字*东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他的行动令东方和西方都大吃一惊,然而却得到最好的效果。实际上腓特烈二世避免任何战场上的交锋,他通过谈判手段换回耶路撒冷,埃及苏丹称赞他为最好的欧洲君主。根据和约腓特烈二世重建耶路撒冷王国并自任国王,同时与原国王的女儿结婚。他的这些史无前例的活动成了格列高利九世反对他的借口,格列高利九世谴责腓特烈公然与异教徒签约,并派*队进攻西西里。然而教皇大大低估腓特烈二世的力量,腓特烈二世迅即班师回意大利击溃教皇*队,双方于年休战,格列高利九世解除对腓特烈二世的绝罚。

(二)在腓特烈一世之后霍亨斯道芬家族的德国君主们对诸侯的*策都比较宽容,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几乎对德国诸侯放任自流,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土上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皇帝也没有实质的*策制约诸侯势力的发展,这些原因导致霍亨斯道分王朝的根本产生动摇。在腓特烈二世时期帝国的中心从士瓦本转移到西西里,这里是腓特烈二世的故乡。霍亨斯道芬王朝对意大利*策的变化是王朝由盛转衰的一条主线,一方面它造成皇帝对德国疏于管理,另一方面它引发皇帝和教皇尖锐的矛盾,而这成为葬送王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世纪一个王朝要是想在意大利扩张领土势必会遭到强大的天主教会的攻击,康拉德三世时代德意志国王必须和国内诸侯对抗来保证王权的巩固,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时代随着英国、法国和国内分裂诸侯势力的加强腓特烈一世决定利用教皇的加冕巩固自己作为皇帝的地位。年腓特烈一世入侵意大利,教皇不甘失势,因此拒绝给皇帝加冕。——年中先后有三位教皇坐镇意大利,直到阿德里安四世年继位之后才给腓特烈一世加冕为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认为要控制德国就必须巩固皇权,因此就要改变皇帝由教皇加冕的被动状况。他拥立巴塞尔三世为教皇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分庭抗礼,但随着德国*队和教皇*队交锋的失利腓特烈一世逐渐丧失和梵蒂冈对抗的资本。年腓特烈一世放弃拥立教皇的想法,重新回到罗马教皇的庇护下。年亚历山大三世为首的罗马教廷又修改教皇选举办法,将一致通过改为三分之二原则,从此教皇选举彻底摆脱皇帝的束缚。腓特烈二世时期教皇在王权和神权的斗争中明显占上风,少年时代的腓特烈二世正是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庇护下成长的,年腓特烈二世在向教皇保证决不将两西西里和德国领土和并后被教皇加冕为德国国王,后来还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因此腓特烈二世在和神权的斗争中表现并不积极。年腓特烈二世在十字*东征中失利,格里高利九世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腓特烈二世没有履行诺言带病出征,从而引发皇帝和教皇的战争,年腓特烈二世和教皇签订和约。

科特努瓦之战

(一)腓特烈二世与教皇国的矛盾早已经根深蒂固,年教皇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德意志国王亨利七世反对自己的父亲,年腓特烈二世很快扑灭叛乱并废除自己儿子的王位,并把他终身监禁在意大利的监狱里。亨利七世幼时被送往德意志,由科隆大主教恩格尔贝特监护。在这段时间里德意志诸侯侵吞皇室领地,因此亨利七世怀恨在心。亨利七世成年后于年初发动夺回皇室领地的战争,但是在年5月他被诸侯逼迫签订《有利于诸侯的法令》,并且在年5月时前往意大利向腓特烈二世请求宽恕。然而亨利七世并没有屈服,他在年下半年又举起叛乱的大旗,并且拉上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年亨利七世攻打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的领地,迫使其屈服。年2月亨利七世在法兰克福宫廷会议上宣布反对非法迫害异端的命令,他在德意志的权势到达顶峰。年夏腓特烈二世对于亨利七世的胡作非为感到不满,他与教皇在列蒂会晤后宣布对亨利七世的绝罚,同时腓特烈二世开始向德意志进*,原先支持亨利七世的势力纷纷作鸟兽散。年7月亨利七世再次请求腓特烈二世的宽恕但遭到拒绝,随后他被软禁在阿普利亚度过余生。维罗纳长官埃泽利诺三世·达·罗马诺是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的一个有力支持者,年腓特烈二世在埃泽利诺三世的支持下对意大利南方反皇帝的伦巴第联盟进行征讨,年腓特烈二世在科特努瓦与伦巴第联盟交战。

(二)13世纪末基督教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治势力和经济集团,尤其是罗马教皇的权势不可一世。到了“阿维尼翁教宗”时西欧各国世俗*权与罗马教宗之间的权力争夺十分激烈,教廷也由罗马迁往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维尼翁教皇势力受到极大的冲击。罗马教廷迁至阿维尼翁始自13世纪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争夺统治权及教会财产的斗争,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继位后依靠武力将许多伯爵领地并入王室,成为法国第一个专制君主。他为了统一法国和对英国作战的需要开始向教会神职人员征税,此举严重地侵害教皇利益,因为它势必减少教皇的收入。于是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于年发布通谕宣称,世俗君主无权对教会及神职人员行使权力,史称《一圣教谕》,这份教谕成为法梵两国的导火索。腓力四世则针锋相对,索性禁止法国货币出境。随后法王又于年将法国大主教以叛国罪投入监狱,两年后腓力四世又派人攻入教皇住所将卜尼法斯凌辱殴打一顿,致使其几周后便死去。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一名法国主教当上教皇,取名克雷芒五世。

(三)由于惧怕意大利人的反对克雷芒五世始终未去梵蒂冈,并于年将教廷迁至在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北部紧靠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与此同时教皇同意法国国王有权向教会和神职人员征税,解散拥有大量财产的圣殿骑士团,并通谕承认世俗王国是由上帝直接设立的,法国人如同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一样是神的选民。在此以后的70年间先后担任阿维尼翁教皇的有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这几个人全是法国人,并且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他们全都依附在国王的权势之下,并且把整个教廷和红衣主教团都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尤其是阿维尼翁教皇大都贪婪无度、道德败坏,使这一时期成为教皇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而阿维尼翁教廷被人文主义者佩特拉克斥之为“全世界的臭水沟”。但阿维尼翁教廷在扩大传教范围、兴办大学教育、制定教会法典等方面也曾有所建树,特别是被后世称为“蠢驴教皇”的本笃十二世,他不仅设置总理执事这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职,更不顾法王和红衣主教们的反对而设立异端审问局这一在后世会起到重大作用的机构,可谓厥功甚伟。但基督教会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分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年格列高利十一世当选为教皇后意大利出现社会动荡,特别是罗马城内出现的骚乱直接威胁着教皇国的生存,于是他决定率兵返回罗马以稳定局势。年格列高利十一世率兵从海路进入罗马,平息意大利的内乱后在圣彼得大教堂再次举行加三重冠礼,宣布自己为正统的罗马教皇,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尼翁教皇期结束。

(四)在阿维尼翁之囚发生之前罗马教廷一直坚信德意志和意大利决不能由同一个君主统治,雄心勃勃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在莱尼亚诺战役的惨败后不得已给予北意大利城邦他们所要的自治权。然而腓特烈一世生前安排的一桩联姻却令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同时拥有德意志和南意大利,更可怕的是以多才多艺、温文尔雅著称的腓特烈二世同时也是当时欧陆的头号枭雄,他攫取北意大利的决心比起他凶狠的祖父还要浓烈。腓特烈二世在进*北意大利之前已经是当世名将,他在14岁时就依靠妻子从阿拉贡带来的名骑士平定西西里王国内部的反对者,18岁时冲破奥托四世的围追堵截来到德意志声索祖父和父亲留下的皇位,21岁时彻底击败奥托四世并攻入韦尔夫家族的老巢萨克森,令整个德意志匍匐在他的脚下。腓特烈一世34岁时独自发起第六次十字*东征,并在35岁时通过外交手段兵不血刃收复耶路撒冷,随后闪电回国将偷袭西西里王国的教皇*队打得土崩瓦解。腓特烈一世40岁时担任德意志国王的其子亨利七世在教皇教唆下试图反叛其父,又被腓特烈二世雷霆镇压。这样一位不败的名王终于向北意大利出剑自然是令整个欧陆都为之心惊,然而顽强的北意城邦爱慕自由绝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曾经令腓特烈一世灰头土脸的伦巴第同盟重新组建,甚至比过去更加强大。

(五)然而伦巴第同盟仍然实力强劲,同盟的领袖米兰是在欧洲仅次于巴黎的大城市,仅仅是城墙内就拥有8到9万人口,城邦控制的总人口多达数十万,堪比一个十字*国家,然而这只是伦巴第同盟中的一个城市。的作战中腓特烈二世曾期待把教皇拉到前台来解决伦巴第问题,但交涉事实上以失败告终。腓特烈二世知道总决战的时候到了,他向阿尔卑斯山北边各地发出命令,要在德意志南部的奥格斯堡集结兵力,与教皇决定北意归属。腓特烈在这一年召集的*事力量的规模与往常相比可谓是大*,战兵就多达1.5万人。这远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极限动员力,只是诸侯们不可能愿意为皇帝征服北意的事业尽全力。拥有8万城市人口和更多乡村人口的米兰所领导的伦巴第同盟,即便除去作为前一年腓特烈二世的战果而脱离的同盟内仍有9个城邦,在这个节点上腓特烈二世可用的兵力才勉强与同盟方的兵力形成对等之势。腓特烈二世在奥格斯堡集结的1.5万人中除名德意志骑士和名来自北意大利结盟城邦的骑士(主要是维罗纳和特雷维索)以外有1.2万名步兵,其中0人来自阿尔卑斯山北面神圣罗马帝国的南半部(即当代的法国东部、瑞士、德国南部、奥地利)以及来自阿尔卑斯山南边的意大利中北部,另外人是居住在意大利南部卢切拉的萨拉森人士兵,他们中很大一部分皈依基督教。伦巴第同盟方面全都是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意大利人,因此构成单纯。而腓特烈二世率领的则是各地召来的混编*,有不利之处很多。年后的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领袖所需要的第一资质就是想象力。”人们评价腓特烈二世时认为他本质上不是武人而是*治人物,但他有着超凡的想象力,也许8月份腓特烈二世在奥格斯堡等待士兵集结的时候他已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六)9月腓特烈二世在阿尔卑斯山北边召集的名士兵后离开奥格斯堡,首先前往因斯布鲁克,再从那里经由布伦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下山后到维罗纳,在那里与在阿尔卑斯山南边召集的士兵会合。9月15日腓特烈二世在维罗纳召集将领们开作战会议,但会议只是决定在执行腓特烈二世的战略战术时把什么事情交给什么人。通过上一年的战役意大利北方的东半部分归顺皇帝,于是年的战线便放到伦巴第同盟的根据地意大利的西北部,这次战役的前线基地安排在克雷莫纳。传统上属于皇帝派的克雷莫纳最合适作为前线基地,但克雷莫纳与维罗纳之间的安全也需要得到保障。德意志和意大利之间干线道路在德意志的入口是因斯布鲁克,而在意大利的出口便是维罗纳,此时仍是教皇派同盟方成员的曼托瓦正挡在维罗纳与克雷莫纳之间。腓特烈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曼托瓦,拿下曼托瓦不仅可以保障与德意志的联系,也可以免去对处在维罗纳、曼托瓦、克雷莫纳一线东侧的意大利东北部后方之忧,以便专心进攻同盟的根据地意大利西北部。腓特烈让1.5万名士兵在城墙外布阵,仅此足矣,无须下令猛攻。10月1日曼托瓦接受皇帝送来的劝降信,在米兰派出增援曼托瓦的援*尚未到达之前事情便已结束。投降后曼托瓦居民的恐惧并没有消失,他们害怕一年前袭击维琴察时皇帝*造成的破坏在曼托瓦重演。可是腓特烈二世只要求曼托瓦投降并且今后恭顺皇帝,除此之外他只要求驱逐两个人,这个要求立即得到满足。这两个人都是格列高利教皇派来的枢机主教,他们的任务是按照教皇的旨意煽动曼托瓦居民反抗皇帝。腓特烈二世让这两位枢机主教拿着他写给教皇的信,并把他们送回罗马。他在信中写道这里是战场,很难保证以向上帝祈祷为本职的神职人员的人身安全。腓特烈二世对曼托瓦的宽容措施带来出乎意料的副产品,位于曼托瓦南面的帕尔马也来请求投降和恭顺,这样就形成连接维罗纳、曼托瓦、克雷莫纳、帕尔马的对伦巴第同盟作战的最前线。米兰派来救援曼托瓦的*队已经抵达布雷西亚附近,这里距曼托瓦仅有60公里,他们没能赶上救援曼托瓦,明知如此但他们并不撤退。

(七)率领这支伦巴第同盟*的是米兰的长官提埃波洛,由于自治城邦的内斗让自己国家的任何人当长官都无法收拾局面,于是便从外国聘人来当长官。这种情况在这个时期的意大利自治城邦中并不鲜见,这位提埃波洛是威尼斯共和国市民,而且是现任威尼斯元首的儿子。威尼斯共和国并非伦巴第同盟的成员,却并未禁止本国市民在加盟的自治城邦就任长官。无论是谁率领的腓特烈二世都不能容许对60公里外的敌人放任不管,但要开战时机又太差,意大利北方的冬季寒气逼人,这个季节降雨还多。自西向东流过意大利北方的波河在这里还有很多支流,常识认为冬季在这种地方打仗简直同疯子无异,实际上腓特烈虽已到达布雷西亚却丝毫没有进攻同盟方的迹象,尽管如此腓特烈还是决定主动出击。11月初他见士兵们已经休养足够便率领1.5万名士兵中的1.2万人离开曼托瓦,剩下的士兵负责提防和牵制可能到来的更多援*,除了已经抵达的0名同盟精锐之外还有一万以上的同盟*作为后备队准备投入战斗。他们沿着流入波河的支流之一的奥廖河向西北偏西方向挺进,一路上都能看见河水在左手边流淌,他们的目标直指在奥廖河上游构筑营地的同盟*。他们顺利走完60公里的路程到达前沿地点,一连15天保持着两*隔河对峙的局面。皇帝*由名骑兵和1万名步兵组成,在数量上胜过名骑兵和名步兵组成的同盟*,先来的同盟*在有利的马奈彼奥高地上构筑营地,而后到的皇帝*只能在不利的低地上扎营。低地在河边附近有很多沼泽,如果冲过沼泽渡河进攻高地那就恰好成为敌人的靶子。同盟*也并不进攻,他们认为出去进攻就等于抛弃有利地形。时间在持续的对峙中流逝,在腓特烈的面前有两种选择,当时是11月过半,撤离这里回到克雷莫纳过冬,待来年开春再来进攻,这是第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是在这个季节发起进攻。两种选择都伴有风险,第一种选择的风险是给已经处于守势的同盟*东山再起的时间;第二种选择的风险是一决胜负不可避免,但在不利的地形作战必定会产生巨大的兵力损失。再过一个月腓特烈二世采取第二种选择,他决意打一场毫无悬念的歼灭战,不应当让帝国男儿承受没有必要的牺牲。

霍亨施陶芬家头衔

(八)腓特烈二世使用间谍计,他把部下派到附近的城镇和乡村,让他们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散布消息,说皇帝*要回克雷莫纳过冬庆祝圣诞节,第二天好好欢度自己的生日。同时他召集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将,交给他们详细的作战方案,将领们各自率兵分头行动,在渡过奥廖河之前全*统一行动。渡过这条河是前去克雷莫纳的近路,这也是欺骗敌人的一个战术。渡河之后大部队转为各队分别行动,一位将领率领步兵开始取道前往克雷莫纳,其他将领率领骑兵躲在树林里待命。受命担任后卫的萨拉森士兵的任务是,接到新命令后立即后*变前*。年11月27日的清晨同盟*完全相信皇帝要撤*前往克雷莫纳,也得知皇帝*将在克雷莫纳附近过冬的情报,毕竟皇帝看起来真的解散的*队,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分队正各就各位,组织一张对他们的天罗地网。提埃波洛一声令下同盟*撤出营地,向着自己认为要南去克莱莫纳的皇帝*相反的方向开始朝米兰所在的西面行进。侦察到这一切的士兵向腓特烈二世做报告,接到多个侦察兵送回的同样报告后腓特烈二世并没有立即下命令,他在等同盟*离开安全的营地后走到一个想撤也撤不回的地点,这是一个有利于骑兵发挥的地面(平坦、坚硬的地方)。腓特烈二世确认后他按照事先的约定点起狼烟和烈火,各分队得到指令后马上开始行动,德意志骑兵打头阵,后卫变前锋的萨拉森部队紧随在后。同盟*朝着自家城邦行*,除了从马奈彼奥高地撤下来的同盟*之外另外几支与帝国*对峙的同盟*也汇入其中,使得撤退的同盟*达到一万以上。也许是心情放松的缘故他们甚至没有排成战斗队列,下午三点在伦巴第同盟*队的前方突然出现一名骑着白马全身武装的骑士,他向伦巴第人高声喊道:“皇帝要向你们开战。”此时天色已晚,同盟*想逃回之前扎下的营地,但已被皇帝*分七路围堵。德意志骑兵和萨拉森士兵向进退两难的同盟*袭来,他们想逃往北面的贝加莫,又想逃往西面的米兰,可都已被绕道而来的皇帝*步兵别动队挡住去路。除了奥廖河方向以外他们被皇帝*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包围,德意志重骑兵在平原上发起冲锋,骑兵身后跟着装备精良的步兵,萨拉森弓骑兵则倾泻箭雨,令同盟*的阵势越发混乱。同盟*有着坚实如磐的战斗意志,他们为捍卫北意大利的自由而战。同盟*装备也很精良,虽然有0名同盟*士兵突围后选择仓皇逃走,但米兰和亚历山德里亚等几个城邦的*队且战且退,在河边的科特努瓦要塞城墙前重整阵型。要塞边上有多道深深的战壕和尖桩等防御工事,此时正被同盟*所利用。

霍亨施陶芬家族纹章

(九)德意志重骑兵的冲击力实在惊人,他们比起意大利人有着更出色的战斗意志,在冬日中挥汗如雨却依然战意高昂。因为他们看到他们的皇帝亲自身先士卒、举剑冲锋,战士们也都因此高喊口号:“骑士们,为了罗马和皇帝而战。”经过四次连续不断的进攻,精锐的同盟*步兵方阵即使依托工事背城而战也抵御不皇帝精妙指挥下的弓骑步协同进攻,防线似倾圮的废楼一般崩坏。崩溃的联*被帝国*如同割草一般斩杀,总司令提埃波洛也被俘虏。夜幕降临后帝国*在战场上休息,围绕“神圣旗车”作困兽之斗的另一位米兰长官奥托·维斯孔蒂才率领着数百名残兵悄悄逃走,能鏖战至这时尚未被完全歼灭足以说明同盟*步兵出色的战斗力。腓特烈二世取得胜利。一万多人的同盟*战死人,其中半数以上是跳入冬天涨水的奥廖河淹死的。俘虏达到人,还有很多米兰实力人物的子弟也都战死,他们为了捍卫米兰的“自由旗车”而战死。“自由旗车”对于米兰人而言譬如古罗马的鹰旗,近千年之后他们还保留着罗马帝国时代的传统。米兰名门的年轻人大多认为如果把动也动不了的“自由旗车”交给敌人自己也不能苟活,于是他们在科特努瓦的原野上迎来自已的死亡,外乡人都会觉得应该用搬运方便些的东西做象征物,当米兰人是经济人,做事应该更加合理,然而他们也有执拗的一面,很重视那些在外乡人看来离奇得不可思议的事情。12月1日腓特烈二世和他的*队从科特努瓦拉着“自由旗车”和俘虏一路走过30公里来到克雷莫纳,克雷莫纳的居民都是坚定的皇帝派,他们狂热地欢迎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骑在马上行进,米兰长官提埃波洛坐在自由旗车上跟在后面。米兰是坚定的反皇帝派,因而是克雷莫纳的仇敌。象征米兰的“自由旗车”的惨相让克雷莫纳人更加狂热,俘虏太多致使监狱收容不下。不但市*厅就连商品交易所都塞满了当,全体居民参加的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把那些俘虏撂在一边。几天后腓特烈二世差人把这架自由旗车送去罗马,米兰人引为骄傲的自由旗车附上腓特烈亲手写下的一句话后被当成赠给罗马人的礼物,他写道:与当代的罗马人共同赞美古代皇帝的荣耀。

(十)这场胜利令腓特烈二世威名大震,伦巴第同盟的战力几乎被腓特烈而一举摧毁,而帝国*损失极为轻微。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得到消息后差点惊厥而死,腓特烈二世也计划一举扑灭伦巴第联盟。如果这个计划成功教皇将对他俯首帖耳,英格兰和法兰西也要匍匐在皇帝的脚下,已经被十字*摧毁的拜占庭更不必说,皇帝将成为整个欧洲的主宰。但是随后布雷西亚攻城战的失利让顽强的伦巴第同盟重新鼓起对抗皇帝的勇气,教皇也送来新的支援,腓特烈二世和教皇的缠斗继续下去,直到年蒙古人来袭的时候腓特烈二世仍然拒绝去组织*队抵抗,而是继续忙于对北意大利的经略。就在科特努瓦战役中的表现来看这很可能是腓特烈二世的欺敌之策,一旦速不台和拔都率*抵达德意志的腹地,腓特烈二世筹备的庞大*队与蒙古人发起殊死的战斗。假设没有窝阔台的暴毙可以看到当时欧洲第一名将腓特烈二世与亚洲第一名将速不台的对决,速不台拥有更丰富的*事经验,但腓特烈二世与他一样擅长运用闪击和奇谋。蒙古*队数量可能会比总动员的帝国*略多,但帝国*装备精良,且更适应在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丘陵与密林中作战,这一场巅峰对决未曾出现实在让人遗憾。

搅乱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人

年腓特烈二世袭击热那亚的舰队,俘虏两名正准备参加教皇召开谴责腓特烈二世会议的红衣主教。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表现出一种比格列高利九世还要严厉的态度,年他在法国的里昂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他选择里昂是为了避开皇帝的直接*事威胁)。腓特烈二世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教皇的制裁损害他的声望,在那个人民笃信基督教的时代君主被开除教籍是极其危险的,以前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更严重的是德意志诸侯开始与意大利城市联合反对腓特烈二世,这些诸侯一直是困扰每一代皇帝的威胁力量。年图林根公爵亨利在教皇与诸侯支持下当选为敌对国王,在种种困难之下腓特烈二世在弗萨尔塔战役中被意大利同盟打败,他的儿子被俘。腓特烈二世一直未能找到反对英诺森四世的可靠同盟,1年12月他在一次行猎中突然病倒。1年12月13日腓特烈二世在弗奥伦蒂诺城堡去世,享年56岁。腓特烈二世被葬在巴勒莫大教堂的地下室内。入葬的时候腓特烈二世身上穿着重罪者忏悔的麻袋衣而不是皇帝华丽的寿衣,他的遗体外还按照阿拉伯的习俗裹上大幅的丝绸布,上面绣着一句箴言:“统治世界的”。腓特烈二世活着的时候为意大利而生,忘却自己父亲的国家德意志,他爱说自己是“西西里国王”,一生只有一次称自己为“罗马人之王”(即德意志国王)。

二、康拉德四世

康拉德四世

(一)年4月25日康拉德四世出生于意大利阿普里亚地区巴里省的安德里亚,他是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之子,母亲为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年5月1日康拉德四世的母亲在他出生一周左右就由因产褥热去世,因母亲的关系康拉德四世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储君。腓特烈二世于年最后一次前往德国,并且废除叛乱的长子德意志国王亨利的继承权后7岁的康拉德四世代替兄长成为德意志国王的人选。年2月还是个孩子的康拉德四世在维也纳被选为德意志国王,为了避免再一次由儿子向老子发难的悲剧腓特烈二世决定在自己死后才向他受冠。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废除腓特烈二世的教籍,从此康拉德四世就受到势力日增的德意志教皇*的反对。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对欧洲构成极大的威胁,年蒙古骑兵在拔都的率领下一路横扫基辅罗斯、波兰、匈牙利,直逼维也纳,拔都在听到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死讯后才退去。年教皇英诺森四世宣布同时废黜康拉德四世和他父亲的教籍,并宣布开始圣战进行讨伐,这引起德意志人的反感,因此引发圣战和神学史上史无前例的争论。年8月5日康拉德四世在法兰克福附近战败,但他继续受到各城市和巴伐利亚的奥托二世的支持,年9月1日康拉德四世与奥托二世之女伊萨贝拉结婚。

(二)1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他把西西里和德意志交给康拉德四世统治,年轻的国王像他父亲一样受到教皇的威胁,教廷的目标是尽一切力量把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势力逐出意大利,因此康拉德四世的统治必然充满与教皇无休无止的争斗。年康拉德四世第一次入侵意大利,但没能实现清除那里的教皇支持者的目标,实际上那是不可能的。作为报复教皇英诺森四世废黜康拉德四世的西西里王位,并于年把它授予英格兰王子埃德蒙(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之子)。康拉德四世在西西里的地位由于年10月攻占那不勒斯而得到巩固,但他与教廷取得和解的努力未能奏效。年英诺森四世将康拉德四世处以绝罚,这几乎等于断送他的*治生命。但是就在同年5月21日康拉德四世死于热病,而英诺森四世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康拉丁继续与教廷势力的斗争,直到被彻底击败并死于非命为止。帝国统治者为称霸欧洲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11~12世纪神圣罗马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继任权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终紧密合作的。

三、康拉丁

(一)年3月25日康拉丁出生于部巴伐利亚的沃尔夫斯坦因城堡,他是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四世和巴伐利亚伊丽莎白唯一的儿子,他的父亲在他尚在母腹的时候便出征意大利,夺取作为皇帝腓特烈二世继承人应得的西西里王国。年5月21日康拉德四世病死于拉威洛,康拉丁要求继承西西里和耶路撒冷王位,但是腓特烈二世的私生子、康拉丁的叔叔曼弗雷德已于年篡夺西西里王位,他只获得士瓦本公国。年曼弗雷德在反对安茹的查理的贝内文托战役中阵亡,教皇克雷芒四世将西西里封给查理(称西西里查理一世),但又引起德国对意大利的战争。,意大利反对教皇的吉伯林派请求康拉丁进*意大利,让他从查理手中夺回西西里。年15岁的小康拉丁率兵人来到意大利,在连续攻下维罗纳、帕维亚、皮萨和锡耶纳后于年7月进入罗马,接着向西西里挺进。8月23日查理意外地出现在塔利亚科扎,打败康拉丁的队伍。康拉丁先逃亡罗马,掌权的亲教皇的韦尔夫派不欢迎他。他转往阿斯图拉,希望由此前去西西里,但被人捉住送交查理。年10月29日康拉丁在那不勒斯受审,以反教皇和国王罪被判死刑,在市场中被斩首。康拉丁死后霍亨斯陶芬家族绝嗣,霍亨斯陶芬王朝结束。康拉丁死后便是大空位时期,在这一时期没有一位国王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而公国们就此得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甚至变为更加独立的统治者。年后*在归尔甫派支持的康沃尔的理查和卡斯提尔的阿方索十世之间展开争夺,后者被霍亨斯陶芬派承认,但是从未踏上过德意志的土地。年理查死后大空位时期以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被一致承认而结束,他是一位未成年的前霍亨斯陶芬家族旁系成员。

(二)霍亨斯道芬王朝从一开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打击国内诸侯和巩固家族利益,这些问题在腓特烈二世死后都没能解决。至于家族统治中期的目标控制意大利也没有真正实现,腓特烈二世死后意大利很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年康拉丁在意大利战死,霍亨斯道芬王朝绝嗣,留下强大的教皇、英国、法国和国内纷争的强权诸侯,这些成阻碍和影响德国发展的力量。霍亨斯道芬王朝的失败中除了对诸侯、意大利和教皇*策的失当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强大的家族根据地,统治德国超过年的哈布斯堡家族从奠基人鲁道夫一世开始就致力于完善和壮大奥地利的家族领地,因此后来这个王朝统治的中心甚至从德国转移到维也纳,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构成这个国家统治的中心,这就保证皇帝在和诸侯作战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兵源。霍亨斯道芬王朝之前的萨克森王朝和苏普林堡王朝都没有丧失皇权对诸侯的制约,霍亨斯道芬王朝时代是诸侯权力剧增的关键时代,此后即便是教皇失势之后德国内部仍然保持足以和皇帝对抗的强大分裂势力。~年的空位时期中各诸侯、骑士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三十年战争之后德国内部的诸侯、骑士庄园领地和主教、大主教等分裂势力多达个,严重阻碍德国的发展,这些和霍亨斯道芬王朝的统治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卢森堡王朝

一、亨利七世

(一)年亨利七世出生,早年是德意志的卢森堡伯爵。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德意志国王康拉德四世被杀后霍亨斯陶王朝终结,神圣罗马帝国进入空位时期。年亨利七世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开创帝国的卢森堡王朝。卢森堡王朝由中世纪卢森堡人的知名家族统治,是亚尔丁-凡尔登王朝的分支。古代卢森堡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共和国独裁官恺撒征服。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后卢森堡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年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亨利七世利用国王名义授予波希米亚诸侯和教会各种特权,并在年将卢森堡伯爵爵位和波希米亚王位都转给其子卢森堡的约翰,从而把波希米亚变成自己家族的世袭领地。这时意大利内部正因分裂为皇帝*和教皇*两派而打得不可开交,亨利七世于年进入意大利,他决定周旋于皇帝*和教皇*之间,而实际扩张自己的势力。不过包括但丁在内的许多意大利志士,都希望亨利七世能领导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统一。亨利七世的行动一开始相当顺利,年他在米兰头顶伦巴第铁*,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年6月29日他在罗马由教皇正式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他是在腓特烈二世去世后第一位加冕的皇帝。亨利七世入侵意大利的行动遭到那不勒斯国王罗贝托和教皇克莱孟五世的反对,而且他实际上是要恢复封建领主在意大利的权力致使许多商业城市也反对他。亨利七世破坏布雷西亚,又长期围困佛罗伦萨,但他没能取得任何重要战果,因他准备着发动新一轮征服时于年8月24日在锡耶纳去世。

卢森堡王朝纹章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一、路易四世

(一)年路易四世出生,他是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之子,也是巴伐利亚的豪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成员,这个家族统治巴伐利亚至年。年路易四世成为上巴伐利亚公爵,在年领有整个巴伐利亚。年路易四世当选德意志国王,开创帝国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起家于巴伐利亚,是德国古老的王公世家,因上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城堡而得名。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曾经在德意志境内的几个公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过几个王朝,对巴伐利亚进行多年的统治。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剥夺他的敌人狮子亨利的领地巴伐利亚公国,把它赐给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伯爵奥托一世,从此该家族一直统治巴伐利亚直到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对莱茵-普法尔茨的统治始于年,年因拿破仑的打击而中断,年莱茵-普法尔茨的一部分回到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手中,并与已升格为王国的巴伐利亚合并。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年分成两个分支,根据帕维亚条约出身于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皇帝路易四世将莱茵-普法尔茨和上巴伐利亚封给他的哥哥鲁道夫一世的后代,这一支(即家族的长支)称为普法尔茨支(因莱茵-普法尔茨和上巴伐利亚都是普法尔茨领地)。他们从年起被封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路易四世自己的后代(即家族幼支)称巴伐利亚支,继续拥有巴伐利亚公国。在年至年间幼支也统治着德意志东北边防区勃兰登堡,年至年他们还是荷兰和埃诺的伯爵。年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但在年白山战役惨败后他不仅失去王位,选侯职位也被转封给家族幼支成员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从年到年幼支成员多次成为科隆大主教,因而也成为选侯,长支成员还统治过于利希和贝尔格两公国。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幼支在年绝嗣,因此爆发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战争的结果是长支在年再度统一家族所有领地。

巴伐利亚纹章

(二)年路易四世击败哈布斯堡家族的竞争者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之子奥地利公爵英俊的腓特烈三世,英俊的腓特烈三世也被部分选侯选为国王,路易四世接受腓特烈三世为共同执*者,但限制英俊的腓特烈三世的权力于奥地利境内。路易四世与阿维尼翁教皇矛盾重重,阿维尼翁教皇实际上是法国的傀儡。路易四世借助皇帝*来反击教皇,并笼络奥卡姆和帕多瓦的马尔塞利这样杰出的思想家来支持自己,年法籍教皇约翰二十二世一度对路易四世处以绝罚。年路易四世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年他从罗马贵族而不是教皇手中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他甚至册立一名敌对教皇尼古拉五世。年当教皇企图对他施以绝罚,德意志选侯通过决议规定德意志国王的选举无须经教皇批准,路易四世开始在国内竭力扩大自己家族的领地。年路易四世还在世时一些选侯在教皇克莱孟六世支持下选出新国王,他就是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理由是路易四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年10月11日路易准备与查理四世开战时他在慕尼黑去世。

卢森堡王朝

一、查理四世

查理四世

随父征战

(一)查理四世出生,来自卢森堡家族,他是波希米亚国王卢森堡的约翰的长子,母亲是约翰的前任、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三世的妹妹埃利什卡。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是中世纪捷克最强盛的时期,自从他的父亲约翰通过联姻取得波希米亚(捷克)王位之后,这个家族便以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的身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有力竞争者。年年仅7岁的查理与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的妹妹布朗歇结婚。18岁时这对夫妻开始同居。查理四世17岁时就被父亲从巴黎召回任命为波希米亚*队总司令,随父亲四出征战、巡游列国。后来其父双目失明,他成为其父的共治者。他的骑士生涯历时不长,对他个性的影响也不大,但也让他见惯权力江湖的险恶。就在他初出茅庐之时他就曾差点被*敌*死,年还是王储的查理四世策动自己在巴黎的老师(后来当选教皇克雷芒六世)建立布拉格大主教区,显著提高捷克教会的地位。年黑死病在地中海沿岸国家蔓延开来,人们把瘟疫归罪于谋杀耶稣的犹太人,于是一场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席卷了欧洲,大约十多万犹太人死于非命。查理四世对这种暴行置若罔闻,反而从没收犹太人的财产中取得许多好处。

(二)年6月查理四世的父亲在克雷西会战中阵亡,他正式继承波希米亚王位。他下一步就是要夺取皇冠,查理四世在买通德意志五大选侯后五大选侯在他的老师教皇克雷芒六世鼓动下,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神圣罗马皇帝路易四世还在世时就选举查理四世为敌对国王,路易四世准备讨伐查理四世和反叛的诸侯,但在年突然去世,结果查理四世成为无争议的德意志国王。在当时的德意志存在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独立的帝国骑士领地和众多的自治城市,由此形成松散的邦联,皇帝是这个邦联的名义上的领袖,但实际掌握的权力不过相当于一个大诸侯。经过长期的合纵联衡、战争和吞并大诸侯中形成七个最为显赫者,他们分别是特里尔、科隆、美因茨三个大主教和莱因宫廷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区伯爵、波希米亚国王四个世俗诸侯。要想建立对帝国牢固的统治有两种可行的办法,或者同小诸侯、自治城市、教会联合起来打击大诸侯,建立自己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或者同大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宰割整个帝国。后一种方法的风险较小,也成为作风谨慎的查理四世的必然选择。年查理四世利用北意大利王公之间互相倾轧和许多人盼望有一个强大的统治者来稳定局面的绝好良机带大*进入北意大利,第二年在米兰接受伦巴第铁*,接着在罗马正式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就在这一年11月他在纽伦堡召开盛大的帝国议会,除了各诸侯之外还有众多法学专家参加,中心议题是制订帝国宪法的问题。有两个问题引起了争议,一是皇帝的选举问题,包括如何选举、是否允许教皇介入,二是各诸侯对自己领地内的城市和民众的权限问题。

*金诏书

(一)年查理四世在梅斯召开一次帝国议会,这次大会上查理四世颁布《*金诏书》。诏书的主要内容有:明确皇帝由七大选侯选举产生,在法兰克福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罗马人民的国王即是神圣罗马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涂油加冕,也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皇位虚悬时由萨克森公爵和莱茵宫廷伯爵摄*;各选侯拥有自己领地内的关税和铸币权、矿山开采和贩卖食盐权等(在此之前这些权限在皇帝和选侯间不明确);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治独立,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还有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和监督帝国的职权;禁止封建主结盟反对自己的封君,禁止城市结盟反对诸侯,冒犯选侯被视为叛逆罪。选侯实际上在松散的邦联框架之内拥有了自己领地内的专制君主权力,此外诏书回避教皇和教廷在皇帝选举时的作用问题,实际上剥夺教皇的权力。

(二)诏书以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七大选侯成员:圣职选帝侯为美因茨、科隆、特里尔三大主教,世俗选帝侯为波希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和勃兰登堡藩侯。世俗选帝侯由长子继承、男性相续,领地不可分割。七大选侯中美因茨选侯是选侯召集人兼帝国摄*和首相,当无法确定国王人选时美因茨选侯可以裁定国王的最终人选。世俗选侯以波西米亚选侯居首,其次是莱茵-普法尔茨选侯、萨克森选侯、勃兰登堡选侯。七大选侯除拥有选举国王的权利外还拥有王室职位,三个教会选侯身兼德意志、勃艮第和意大利大议长。波西米亚选侯为王室膳食总管和司酒令,莱茵普法尔茨选侯是王室总管,萨克森选侯担任元帅,勃兰登堡选侯身任王室御前大臣。金玺诏书从法律上对当时德意志*治状况的承认,彻底解决自萨利安王朝的罗马皇帝亨利四世以来世俗王权与教权长达近3个世纪的纷争,从一定程度上摆脱教皇干涉德意志*治的局面。

(三)选帝侯制度严重削弱了皇权,加深德意志的*治分裂。开始七选侯选举出来的人只能称“德意志国王”,虽与七大选帝侯的级别相等,但只有经过进*罗马并由教皇加冕后的“德意志国王”才能使用“神圣罗马皇帝”头衔。三个教会选侯是德意志境内最古老和最富裕、最有权势的大主教,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法兰克王国时期四大公爵的时代,在空位时期七个诸侯依据各自利益选举出两个国王。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同时握有巴伐利亚选帝侯国和莱茵-普法尔茨伯爵领两地统治权,但在年分成莱茵-普法尔茨长系和巴伐利亚幼系两支。其余选侯坚决不同意一个家族占据两个席位,所以在莱茵-普法尔茨和巴伐利亚之间选择一个,因此不在德意志境内的波西米亚国王得以成为选侯,维特尔斯巴赫长系替代幼支成为选侯。15世纪帕拉廷选帝侯和巴伐利亚选帝侯煽动对皇帝的叛乱但战败,最终导致选帝侯资格被剥夺,帕拉廷选帝侯的资格被转给勃兰登堡选帝侯西吉斯蒙德,下巴伐利亚伯爵继承选帝侯的资格。年三十年战争中,斐迪南二世将莱茵行宫伯爵的选举权转移予其表亲巴伐利亚公爵。年战后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中以补偿的方式设立第八名选侯授与普法尔茨伯爵,后因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亚支系绝嗣,其领地因继承移转于近亲普法尔茨选帝侯普法尔茨-苏尔茨巴赫支系继承下普法尔茨和巴伐利亚,年普法尔茨-祖尔茨巴赫系绝嗣,普法尔茨-茨魏布吕肯-比尔肯菲尔德年得到选侯资格,成为巴伐利亚和普法尔茨选侯,至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所有领地终于统一。年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授予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第九名选帝侯地位,但直到年才为帝国议会承认。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更多被称为汉诺威选帝侯国(韦尔夫家族统治),该国君主自年兼任大不列颠的国王。年吕内维尔和约割让莱茵河左岸给法国,造成特里尔、科隆选侯权的断绝及美因茨选侯权移转于雷根斯堡主教区。年帝国议会为符腾堡、巴登、黑森-卡塞尔及萨尔茨堡创设四个选侯权,但此四邦未曾行使。

(四)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选侯权失去意义,在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以一种荣誉爵位的形式存在下去,但已与原意相去甚远。选帝侯是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中有权选举德意志皇帝的诸侯,这一制度从13世纪中实行,一直到年帝国灭亡为止。初期有七个选帝侯,在实行这项制度的五百余年时间里选帝侯的人数保持在7人至10人这样的范围内。面对强大诸侯皇帝并非没有想过办法采取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权威,使自己凌驾于诸侯之上。亨利六世(―年在位)曾尝试直接传位于儿子,遭到德意志贵族一致反对,那时实行的还是更为复杂的一套选举德意志皇帝的制度。经过各种*治势力的纵横捭阖,在年终于确立选帝侯选举德皇的制度。选帝侯们对皇帝的态度可说是高高捧起、轻轻放下,在形式上皇帝位高权重是最高贵的统治者、世俗世界的首领、最高的行*长官、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庇护人和保护者,在整个欧洲享有崇高声誉。皇帝在帝国内部的施*权力却受到很大的限制,经常处在大权没有、小权不少的状况之中,在涉及外交、内*、对外宣战或媾和等重大事宜上均受制于以选帝侯为首的帝国大小贵族、领主,还受制于后者在其中施展*治影响的帝国议会。这样为皇帝剩下可干的事情不外就只有任命帝国的官员,用自己的威望去影响主教、修道院院长的选举,在帝国的小诸侯那里施加恩惠以获取支持,不时发布一个嘉奖令、大赦令之类。好在德意志皇帝还都是从选帝侯中选出的,在他的选帝侯国里他是说一不二的。

兴建布拉格

(一)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波希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由于查理四世决定把自己家族的世袭领地作为卢森堡王朝强盛的支柱让波希米亚的利益在帝国的各项*策中均占领导地位,*金诏书规定波希米亚国王居七大选帝侯之首。查理四世的*策旨在加强王权,而削弱捷克贵族的势力。令查理四世流芳后世的是他对布拉格的营建,从小他就决心把布拉格建成能与帝国首都地位匹配的国际都会。后来周游列国的经历更丰富查理四世的蓝图,他亲自参与布拉格的城市规划并修建塔楼、城墙等,还在布拉格附近兴建卡尔斯腾堡,修建伏尔塔瓦河上的著名桥梁“查理桥”。他采取鼓励生产和贸易的方针,布拉格在查理四世的努力下成为最美丽富庶的城市之一。查理四世建立布拉格大学,这是中欧第一所大学,并以重金聘请著名学者到布拉格大学任教,到查理四世去世时这座新兴的大学已有11万学生。查理四世还通过他的老师罗马教皇克莱芒六世使布拉格被提升为大主教区,使他的波希米亚王国取得教会自治权。

(二)这个学者型皇帝对历史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这些令人愉快的事物,他在复杂而残酷的德意志诸侯角逐以及敏感的皇权和教权之争中所做的努力也深刻地影响欧洲的历史,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年《*金诏书》。查理四世的*治斗争手段同多数德意志君王不同,主要不是靠征战,而是凭借金钱收买、联姻、许诺和缔结盟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在位期间也发动过若干次战争,但规模都很小,更像是清除山贼。查理四世的《*金诏书》确立德意志以大诸侯为*治实体的格局,这个格局一直到年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之前都没有质的变化,这是他对历史最大的影响。此外他对文艺的赞助使文艺复兴运动的激情开始在德意志大地上燃烧,后来胡斯运动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都发生在德意志,与此当有一定关系。年查理四世因中风在布拉格去世,他也许是继罗马帝国的马克·奥勒留·安东尼、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七世之后欧洲最负盛名的学者型皇帝,这使他在中世纪众多穷兵窦武的德意志君王中显得格外突出。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保持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到30岁,嗜好读西塞罗、但丁的著作,翻译过奥古斯丁的作品,喜欢与大学者交往。他与意大利著名诗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彼得拉克保持长期的密切的联系,庇护并资助过意大利法学家巴尔托鲁、《论国王与皇帝的权力》的作者卢波尔德等人。

二、瓦茨拉夫四世

人物生平

(一)年2月26日瓦茨拉夫四世出生,他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之子。瓦茨拉夫四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波希米亚和德意志的头衔,尽管他事实上已经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但他从未加冕为皇帝,直到他被诸侯废黜为止头衔一直是“罗马人民的国王”。瓦茨拉夫四世在位时波希米亚的王权大大衰落,贵族们企图割据。年至年瓦茨拉夫四世同布拉格大主教扬·胡斯进行斗争,14世纪90年代形成一个反对瓦茨拉夫四世的贵族联盟,瓦茨拉夫的兄弟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也参加这一联盟。在与贵族的战争中瓦茨拉夫四世两次被俘(年、年),他被迫向贵族们作出一系列让步。年波希米亚创设由大领主组成的常设委员会以限制国王权力,年德意志的选侯们废黜瓦茨拉夫四世的帝位。在瓦茨拉夫四世执*晚期捷克出现胡斯运动,瓦茨拉夫四世曾是扬·胡斯宗教改革计划的支持者。

胡斯运动

(一)年胡斯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神父和布拉格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拥护和宣传威克里夫的学说,抨击天主教会,要求恢复教会的纯洁性,提出平信徒在圣餐礼中也可领受圣杯等主张。胡斯提倡用捷克语讲道,并把讲道和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使伯利恒教堂成为当时捷克宗教改革的中心。在布拉格大学德国保守派与捷克改革派之间斗争激烈,后者被称为胡斯派。年胡斯派取得胜利,德国人退出布拉格大学另建莱比锡大学。布拉格大学改组,胡斯出任校长。布拉格大学的分裂使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之震惊,年在教皇亚力山大五世指使下布拉格大主教斯宾内克在布拉格广场焚烧威克里夫著作,并开除胡斯教籍,结果胡斯反而成为捷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对其*敌那不勒斯国王拉迪斯劳发动战争,次年教皇派人到捷克销售赎罪券,并发出通谕声称凡参加征讨那不勒斯者可免费得到赎罪券。胡斯认为教皇无权动用武力,金钱更不能代人赎罪,人的得救应由上帝决定,赎罪券于人无益。在胡斯的影响下布拉格群众举行游行,烧毁教皇通谕,反对销售赎罪券。胡斯又被约翰二十三世开除教籍,被迫离开布拉格退隐乡村。两年中他用捷克文翻译圣经,并完成其代表著作《教会论》。年康斯坦茨公会议召开病传胡斯到会受审,神圣罗马皇帝皇帝西吉斯孟许诺保证胡斯安全。胡斯为了申述自己的神学主张遂于当年11月出席会议,不久即遭囚禁。由于他不肯屈服于年7月以异端罪被处火刑,平信徒在圣餐礼中饼酒同领的主张被会议定为异端。消息传到捷克时群情鼎沸,公众纷纷集会抗议康斯坦茨公会议对胡斯的暴行,拒绝该会议关于禁止平信徒领杯的通谕,并驱逐德国籍教士。到年2月胡斯派掌握布拉格教会,运动迅速遍及全国。年5月胡斯门人布拉格的耶罗米又被焚死于康斯坦茨,从而激起捷克人民更大的反抗,捷克人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结合在一起,终于发展成为波希米亚武装斗争,史称胡斯战争。

(二)年教皇马丁五世批准康斯坦茨公会议关于镇压捷克异端的决议,号召十字*讨伐胡斯派。波希米亚王温茨勒四世也以严厉手段打击胡斯运动,年他下令禁止饼酒同领学说,迫使胡斯派圣职人员去职,将胡斯派议员逐出议会,把席位让给反胡斯运动的极端分子。同年7月胡斯派要求释放被捕人员但遭到拒绝,愤怒的群众冲进议会,把他们最痛恨的一些议员拉到广场上烧死。布拉格起义得到全国胡斯派的响应,不久约4万名群众集结于波希米亚南部的塔波尔山举行宗教仪式,后在此建立新城塔波尔作为根据地,塔波尔派由此得名。胡斯运动内部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是激进派(即塔波尔派),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他们主张建立没有特权阶级的自由教会公社、没收地主的土地、取消农奴封建义务、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建立民族自治的共和国,其宗教观点接近威克里夫思想,主张恢复基督教原有的纯洁性,简化弥撒和圣事,除圣餐外只保留婴儿洗礼一项。提倡简朴的基督徒生活,反对娱乐,反对变体论与炼狱说,反对崇拜圣徒和圣徒遗物,提倡教士与世俗信徒同领圣杯,相信千禧年和基督复临;二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温和派,主要代表中小贵族和上层市民的利益。由于他们主张在圣餐礼中平信徒和教士一样,不但可以领饼,同时也有权用圣杯领酒,故称饼酒同领派或圣杯派。该派于年提出布拉格四纲领:自由宣传福音,平信徒可以领圣杯,取消教士的财产和世俗权力,恢复使徒式的清贫生活,对不可饶恕的重罪必须公开处罚。他们主张捷克独立,建立胡斯派自己的教会,在崇拜礼仪中用捷克语代替拉丁语。

(三)~年胡斯运动两大派虽曾共同挫败帝国十字*的五次进攻,但经过长期纷争终于分裂。圣杯派一直与罗马保持联系,他们没收教会财产,把持一些城市的*权,认为目的已基本达到即主动与教皇妥协。年巴塞尔会议接受圣杯派的部分主张,准许平信徒领杯,所没收的天主教会财产不必退还。年双方达成布拉格共同协定:波希米亚教会名义上属于罗马教皇,帝国皇帝西吉斯孟正式被接受为波希米亚王。塔波尔派不肯妥协,圣杯派同德国统治者和波希米亚反动贵族联合进攻塔波尔派。年塔波尔派战败失势,但其根据地坚持到年才被攻陷,圣杯派教会直到年在国内仍然合法存在。年胡斯运动出现第三个派别──波希米亚弟兄会,这是由圣杯派分裂出来的一些新团体的总称,流行于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波兰一带。他们强调圣经是教义的唯一源泉,主张饼酒同领,提倡简单的崇拜仪式和圣洁的生活。该派到年开始有自己的圣职人员,并建立包括主教、长老、执事的教阶制度。尽管它被当作非法的教派一直遭到迫害,但到16世纪初宗教改革前夕已拥有所教会、20万信徒。三十年战争以后,由于迫害日甚波希米亚弟兄会逐渐转变为地下教派。

三、西吉斯蒙德

西吉斯蒙德

匈牙利时光

(一)年2月15日西吉斯蒙德生于纽伦堡,他是是查理四世的儿子。年西吉斯蒙德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同年成为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很早和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一世的女儿玛丽一世订婚,他也被岳父视为继承人。西吉斯蒙德年纪还小便野心勃勃,还曾因为图谋外国领土而被长辈训斥。两人在年结婚那年匈牙利贵族拥立那不勒斯国王查理三世为帝,史称匈牙利国王查理二世,但是匈牙利民间盛传西吉斯蒙德才是在背后的主使者。后来玛丽在年复位,并把西吉斯蒙德立为共治国王。年玛丽死于一场可疑的骑马意外,当时身怀六甲的她从马上摔下来伤重不治。由于当时二人虽然同为匈牙利君王,但两人早已貌合神离,甚至是在各自的宫廷生活。而玛丽也任由西吉斯蒙德掌权,也有传闻指出其实玛丽怀的小孩不是西吉斯蒙德的。因此若西吉斯蒙德真的不想让自己的地位分一杯羹,他是有可能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他的小姨子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在年亡故后就真的没人能动摇他的匈牙利国王的地位,因此史家便视年时匈牙利进入卢森堡王朝。不过西吉斯蒙德借由自己外曾祖父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七世孙,也称得上是匈牙利王室的血脉。

(二)西吉斯蒙德的能力不弱,但是统治作风很受争议,因此有功过两极的评价。他的核心王国波希米亚王国与匈牙利王国原本在父辈前任时极为强大,堪称中、东欧最强的两国,但是等到他哥哥瓦茨拉夫四世与他即位之后原本强盛的国家与王权快速衰落(匈牙利王室领地从全国的20%减为5%),国家权力落入大贵族手中(匈牙利贵族攫取全国40%的土地),使他必须辛苦地与贵族斗争才能逐步振作王权。他本人一手倡导的尼科波利斯十字*在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败给奥斯曼帝国,不但象征奥斯曼帝国取代匈牙利成为东欧第一强国,更让西吉斯蒙德在匈牙利的威信大衰,好几个贵族巨头要求他为战败负责,而将其权力剥夺(他在年还被贵族软禁几个月),这使他耗费十数年才在匈牙利重建权势。

(三)奥斯曼帝国对匈牙利的威胁因为年帖木儿大胜奥斯曼帝国而暂时消失,年西吉斯蒙德扑灭匈牙利贵族中支持前王之子拉迪斯劳(那不勒斯国王)的势力。拉迪斯劳虽然率兵登陆匈牙利西侧的达尔马提亚以争取匈牙利王位,但是他行动过于迟缓,西吉斯蒙德很快就镇压下反叛的贵族,让拉迪斯劳悻悻而归。这件事也成为西吉斯蒙德将王权从谷底中振作的契机,他在年颁布法令大幅削弱教宗对匈牙利教会与*治的控制,等到年拉迪斯劳过世后他在匈牙利的独大也就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年西吉斯蒙德创设龙骑士团用以守护匈牙利王室,并和天主教之敌作战。年西吉斯蒙德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年西吉斯蒙德将勃兰登堡候爵和选帝候送给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年西吉斯蒙德继位为波希米亚国王,年西吉斯蒙德继位为伦巴底国王。年西吉斯蒙德加冕为伦巴底国王,同年西吉斯蒙德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年西吉斯蒙德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

借贷能手

(一)卢森堡的西吉斯蒙德从不为什么顾忌而烦恼,在他统治的大多数时间里他未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广袤的德意志土地,德意志的皇室收入也不能为他的雄心壮志提供足够的金钱。然而西吉斯蒙德在年抱怨说自己每年从德意志得到的收益不超过1荷兰盾时是过度夸张了,他巧妙地利用自己在内部争斗中作为仲裁者的地位随意收取贿赂。因此在年科隆城为赢得他的支持反对它的大主教付给他3万弗罗林,其中20弗罗林作为贷款,其他则作为“礼物”。后来科隆又借给他弗罗林,而大主教付给他10弗罗林。有时西吉斯蒙德能够从特殊来源得到大笔收入,在他于年5月加冕成为皇帝到年统治结束时他主要从德意志城镇和犹太人那里得到大约15万弗罗林,然而他太不顾将来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常使他在无节制的消费和完全的贫穷之间游移。

(二)在西吉斯蒙德整个执*时期他都在借贷,他的令人鄙薄的财*计策和习惯性的无法偿还贷款使他名誉扫地。纽伦堡市*账目上的一个条目对西吉斯蒙德的坏名声进行中肯的评价,西吉斯蒙德在年向纽伦堡要求一份荷兰盾的贷款,纽伦堡便送去荷兰盾并收到皇室的收条,然而在市*账目中这笔钱被登记为礼物,因为并不指望能被偿还。在西吉斯蒙德整个统治时期他都能找到放贷人,他的主要官员都乐于向他贷款,因为他们知道西吉斯蒙德会对在他任期内猖獗的腐败行为视而不见。西吉斯蒙德的大臣卡西铂·西里克在年同另一位大法官法庭官员借给他1莱茵荷兰盾,西吉斯蒙德的女婿及继承者奥尔布雷克特在他统治结束时(年10月)欠西里克2万荷兰盾。据估计在—年间西吉斯蒙德的主要财*部长、韦斯堡的康拉德共借给这两位统治者2万荷兰盾,西吉斯蒙德以皇室财产为担保的贷款的不完全名单总计39万弗罗林,大大少于他的父亲查理四世在相同统治期内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贷款,皇室财产的减少和帝国直辖市对抵押的强烈抵制可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部分原因。这个数字不包括西吉斯蒙德家族地产的抵押,他的皇冠在康斯坦茨会议期间以及后来在纽伦堡被典当10莱茵荷兰盾。在年5月3日将它赎回的3天内它又被连同其他珍贵财产一起被以荷兰盾的价格抵押给巴塞尔的市民。

胡斯战争

(一)年西吉斯蒙德在康士坦兹召开宗教大会,在费时数年的会议中决数十年来的教会大分裂,但是会议中神学家胡斯被处死,引发波希米亚长达十四年的胡斯战争。年西吉斯蒙德把自身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封给对己有功的霍亨索伦家族,霍亨索伦在18世纪崛起为普鲁士王国,并在年统一德国。年西吉斯蒙德兼任波希米亚国王后被迫经常离开匈牙利,把心神与注意力集中在处理神圣罗马帝国与波希米亚的难题上。因为他长期不在匈牙利国内只能把国家大事交给他信任的几个代理贵族处理,这样的做法虽然确保他在匈牙利的权威与财*收入,但是代理人无法有效地解决民*问题,时常招致民怨的不满。当时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大幅增加这样的不满,使得中央级的国家议会(有城市代表参予)被赋予更多的治国权责。大贵族和巨头的地方大权虽无法打破,但被要求向国家提供佣兵或代役金,确实地增加中央权力。这样的发展和西吉斯蒙德在*治上支持中小贵族、促进城市发展的积极*策密不可分,这可算是他最正面有效的施*成果。他晚年的心力都消耗在平定胡斯战争上面,年著名将*扬·杰式卡领导的农民武装,和胡斯派*队一起在维科山战役中击败西吉斯蒙德。西吉斯蒙德派出更多的十字*,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年初波希米亚的胡斯战争一度蔓延到匈牙利境内,西吉斯蒙德为杜绝并镇压响应胡斯派的匈牙利人以残忍强硬的手段将反叛扑灭,恶化自己在匈牙利苦心经营的形象。他治下的匈牙利在经济方面蓬勃多产,譬如他为促进城市发展而立法保护本国商人、扩大城市法庭的权力、招引外国技师、提高本国消费的产业水平并计划统一度量衡等等,使得行会制度普遍地在全国建立,城市的繁荣富庶及*治影响也越来越大(等级制议会的出现与掌权)。但是佃农在这样的经济繁荣中却几无受益,生活很少改善,因此当宣扬平等与革命的胡斯运动渗入匈牙利时,终于在年(西吉斯蒙德于当年年底过世)于匈牙利南部和外西凡尼亚地区爆发了农民叛变与暴乱,后来是在他雇佣的德意志士兵和匈牙利贵族的积极合作之下才在同年把叛乱给平定。捷克分裂的教派势力与自治权大增的贵族运动使西吉斯蒙德的王权可有可无,事实证明不管是皇帝的头衔还是波希米亚的王位都远不如匈牙利王位带给他的实质财富与权势,这也是他积极仿效匈牙利文化和穿着(甚至留着匈牙利大胡)以及熟练匈牙利语来争取匈牙利民心的原因和成效。

(二)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意志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病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和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虽然捷克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较晚(9世纪末),但工业发展很快。11—12世纪捷克出现许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布拉格逐渐成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也发展起来。从捷克向多瑙河上游、匈牙利、威尼斯等地输出的有马、牛、皮革、粮食、银、麻布等,到13世纪捷克国王被列为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侯之一。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他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并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时被教会逮捕,年7月6日教会在康斯坦茨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他保证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茨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年起出现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

(三)当胡斯运动还带有浓厚民族的和宗教的性质时,实际上就已经把要求剥夺天主教会强占财富和限制其权力的全体捷克人民联合起来。但是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胡斯*人分裂为温和派(圣杯派)和激进派(塔博尔派),圣杯派联系市民阶级、部分贵族和有产知识分子,他们只提出改革教会的要求。塔博尔派(因塔博尔城而得名,是胡斯*人民主阵营的中心)由农民、城市贫民、小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小贵族和部分中等贵族组成,他们要求铲除封建制度。年胡斯*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已带有反对欧洲反动势力的武装斗争性质,欧洲反动势力曾组织过5次对捷克的十字*东征。当时捷克已建立一支以塔博尔为核心的常备*,对受过专门训练的德意志职业骑士*作战必须建立一支新式的塔博尔派*队,塔博尔派*队的主力是步兵,也配备一部分骑兵和炮兵。*队纪律严明,要求严格执行塔博尔派*队总司令扬·杰士卡于年制定的条令,这个条令是后来各种条令的范本。全*官兵士气高昂,自觉履行*人职责,富有民族自豪感,这是所有封建*队无法比拟的。

塔博尔派*队的这些特点要求制定组织和实施战斗的新原则,给*事学术的发展增添许多新的进步内容。塔博尔派*队最早使用的战术单位是战车,每辆战车配备18—20人、2名射手(装备有火门枪和炮)、4—8名弩手、2—4名链枷手(用农民的链枷作战)、4名长矛手、2名盾牌手(战斗时用大盾牌掩护人和马)和2名驭手。驭手负责驾驭马匹和到宿营地后联结战车,战车由车长指挥。战车编为十车队,由十车长指挥,数个十车队合编为1个“战车队,亦配有指挥官,所有的战车统由战车盖特曼指挥。步兵编为五十人队,配有五十人长。百人长指挥数个五十人队,步兵盖特曼统率所有步兵。胡斯*人的骑兵比骑士骑兵装备轻、机动性强,其任务是侦察、行*警戒、实施反冲击和追击溃逃之敌,骑兵通常编为总司令直接掌握的快速预备队。炮兵分为野战炮兵和攻城炮兵,野炮有发射石弹的短炮管榴弹炮和固定在木制炮架上、发射石弹和铁弹的长炮管“长骨架”炮。5辆战车配1门野炮,口径毫米、射程—米的臼炮(每个战车队配1门)是主要攻城火器。野战部队总兵力为—0人,在一些大规模战役中野战部队人数增加很多。胡斯*人*队的行*序列分前卫、主力和后卫,行*中为保障*队前进指派修路队和架桥队。根据情况变换战斗队形时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战车工事把战车彼此联结起来,火炮配置在战车之间,步骑兵配置在工事之内,战车掩护官兵免受那些下马作战的重装骑兵的袭击。胡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他们能在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进行战斗。胡斯*非常重视利用地形地物,多采用进攻战术。胡斯**坚决追歼溃退之敌,这与那些打了胜仗即行大肆抢劫的封建*队不同。胡斯*制定详尽的反冲击战术,战车工事的两翼通常以天然屏障为依托,居高临下进行配置。首先用炮火(包括齐射)杀伤敌人,然后使用轻火器和弩弓,在白刃战中主要靠链枷手和长矛手。

(四)胡斯战争拥有一支以塔博尔派为核心的常备*,其*队主力是步兵,也有骑兵和炮兵。基本战术单位是战车,数十个车组编为一个“战车队”。步兵、骑兵与之协同作战,炮兵拥有野炮和攻城炮,野战部队总人数为—0人。战斗序列包括前卫部队、主力和后卫部队。火炮布置在战车中间,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那些在有利情况下下马作战的重骑兵的袭击。年杰士卡率领的胡斯*在维特科夫山给西吉斯孟德率领的十字*远征部队痛击,年十字*远征部队在库特纳-戈拉和涅梅茨卡-布罗德附近遭到决定性的失败,年塔博尔派2.5万人击败拥有7万人的十字*部队,十字*远征*在年的塔霍夫和年的多马什里茨被胡斯*击退。胡斯战争的影响波及德国,对整个欧洲都产生震动。30年代初捷克发生重大的社会变革,杰斯卡去世后胡斯*人分裂为圣杯派(温和派)和塔博尔派(激进派),经济和*治上较稳固的圣杯派开始与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贫民革命*成了圣杯派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市民阶级和贵族公开背叛人民,其力量已占3倍优势,遂于年的里潘尼战役中打败塔博尔派,至此胡斯战争结束。恩格斯指出︰“胡斯革命运动为反对德国贵族和德意志皇帝的最高权力而进行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战争,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但它比英、法等国的农民起义具有更大的规模。它给德国在捷克的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证捷克在一定时期内脱离神圣罗马帝国而获得独立的*治地位。如皇帝承认胡斯教会的独立,外人不得干涉捷克的宗教事务。同时这次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捷克一国的范围,胡斯和塔博尔派的思想传播到捷克邻近各国以及整个欧洲,促进这些国家15、16世纪反封建斗争的高涨,推进许多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如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6世纪初瑞士、法国、英国等宗教改革。”胡斯*在*队建设和*事学术方面有一定创新,比如首创车载兵和战车工事对付敌重装骑士骑兵,情况需要时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士骑兵的袭击。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并大量使用轻炮兵。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种协同动作等,这些在世界*事史上都留下重要一笔。年西吉斯蒙德无后而亡,在他生前的安排下王位由女婿哈布斯堡j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继承,卢森堡王朝就在年结束。

#世界历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